第三三九章 工業成就(五)(1 / 2)

雖然己在軍艦上呆了1個多月,昆明艦全艦的官兵都己經十分疲憊了,但畢竟都是軍人,因此收到了軍委的命令之後,也沒有多的異議,讓懷化艦先回港,自己和三亞艦、青州號、沂州號彙合,一起負責監視潛艇的試航工作。

試航潛艇的艇長叫胡偉,原來是昆明艦的雷達部的聲呐組副組長。其實穿越軍隊裏是沒有專業的潛艇兵,但軍艦的聲呐就是用來對付潛艇的,因此聲納組的戰士對潛艇都有相當深刻的研究,而且在舊時空裏,都到潛艇上參觀過,對潛艇的『性』能特點,運行方式都十分熟悉。昆明艦是中國海軍序列中反潛能力最強的軍艦,艇載的船殼聲呐,反潛電子設備也都是最好的,配備的聲呐組自然也是最好的,而在他們中間選拔華東『政府』自建的第一艘潛艇的艇長人選,是在合適不過了,至少比其他人對潛艇要了解得多。

不過昆明艦聲呐組的組長李麗娜是女人,並適合在潛艇上工作,副組長胡偉自然就成為最佳的人選,而潛艇上的其他3名軍官,也都是在昆明艦上的士兵,分別是組長陳遠濤、『操』舵長黃達軍、動力組長易軒。這4個人組成了潛艇的軍官組。

這一次隻是測試發『射』,隻要是能將從潛艇中發『射』出去就行了,雖然對的『性』能也會進行考查,但命中率並不在測試的範圍內,因此並沒有安排靶船,而是對著一片臨岸的崖壁發『射』,隻要能夠擊中崖壁爆炸就算合格了。

是現代海戰中重要的武器之一,盡管這個時代的『性』能還十分落後,但也已是各國都十分重視的海戰武器,因為的出現,在理論上使型艦艇也有了擊沉戰列艦的能力,因此在1 9世紀80年代期,法國就為基礎,發展了一套綠水海軍戰略的理論,即:是海上啃製勝的法寶,決定海戰勝負的將不再是龐大的戰列艦而是攻擊艦,於是法國在1884年取消所有的戰列艦建造計劃,而專門建造艇。盡管後來證明法國的綠水海軍戰略理論完全失敗,的作用卻是任何國家都不敢輕視的。

當然華東『政府』成立之初,是沒有的能力,使用的都是從德國購買,不過華東『政府』從來都沒有放棄過自主開放的能力,因此以從德國購買的為基礎,進入逆行研製,現在也終於有了成果,艦載在1904年己經定型,正式命名為“梭子魚”型,並且己經開始列裝人民軍海軍部隊;而潛艇的研發走上正軌以後,梭子魚”型為基礎,開發潛『射』型號的研製工作也在同步進行,現在和潛艦同時測試。

梭子魚”型屬於重型,直徑530毫米,長5.4米,全重1.32噸,戰鬥部裝『藥』165公斤,采用觸發引線,速度32節,最大『射』程5000米。

昆明艦的任務不僅是監視潛艦在水下的行動,同時還要監視在海中的運行軌跡,以確定潛『射』的『性』能,找到進一步改進的方向。

一行軍艦來到測試的海域,潛艇艇長胡偉下令潛艇下沉,雖然潛艇在海中是不能使用無線電通話,但可以放出浮動線接收無線電信號,因此在海底也同樣可以和其他軍艦聯絡。

胡偉下令之後,潛艇內部也是一陣忙碌,因為潛艇的下沉,一方麵要打開壓水艙的閘門,注入海水,而且注水必須先注艇首,這樣才能確保艇首向下傾斜;另一方麵還要調整水平舵,配合壓水艙注水。

“報告艇長,注水80噸,潛深15米,傾斜12度,航速5節。”

胡偉一手抓住扶手,道:“停止注水,恢複平衡。”

雖然潛艇的最大潛深是100米,但在這個時代的實戰中,潛艇基本不會下潛到50米以下,因為這個時代的潛艇在海底還是靠目視力前進,到了50米以下的海底,能見度不會超過100米,基本就失去了價值。而且這個時的也不能在低於30米以下的海底發『射』。因此除非是要隱藏自己的行蹤,否則潛艇一般的活動區域都是在海麵以下50米距離以內。

潛艇恢複了平衡之後,胡偉又下令放出浮動線,和水麵艦艇取得聯係,同時又升起潛望鏡,觀察目標崖壁的方位。

潛望鏡升出水麵,胡偉貼在觀察孔上,看了一會兒,道:“左轉舵11度,保持航速不變。”

這時通訊兵向胡偉報告,己經和昆明艦恢複了聯係,胡偉道:“向他們通報,我們要發『射』了。” 然後又命令道:“一號發『射』管注水。”

其實水下發『射』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在發『射』管的尾部注入壓縮空氣,利用空氣的擠壓將推出發『射』管,然後靠自身的動力推動前進。因此在發『射』之前,首先要將發『射』管裏注水,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壓縮空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