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水災(四)(1 / 2)

第二正好色放晴,因此常清德和盧成平帶著20餘個從人,推著3輛大車,帶了500兩百銀,兩頭豬、20匹綢盯20壇酒,趕到三十崗去酬謝人民軍。

廬州府備下的這份禮確實是不,不過考慮到這次華東**幫助廬州運送糧食,而沒有收取運費,少也省了1、2000兩銀子,何況這一批糧食確實是給廬州府救了急,因此備下這樣一份厚禮也是得過去的。

一行人員車馬沿著淝水的河堤行走,隻見淝水波浪翻滾,水位明顯要比平日時高了許多,有的河段水位己經接近河堤的頂端了。如果不是在去年洪水退去之後,廬州府確實花了一些力氣加固淝水的河堤,到真是危險了。

沿著河堤走了20餘裏的路程,隻見在河堤上出現一個哨所,並用拒馬擋住晾路,河堤兩側還搭建了兩個木塔,後麵有幾頂帳蓬,在拒馬前站著10餘名士兵在這裏守衛。

隻他們這一行人員車馬過來,立刻有幾名士兵上前來,攔住了去路,一名看起是領頭模樣的士兵道:“站住,你們是幹什麼的?”

盧成平在船上時,和人民軍的士兵打過交道,和他們比較熟識,知道人民軍的士後比較講道理,而且也不收什麼“辛苦費”、“茶水錢”之類,確實要比朝廷的官兵好得多,見這些士兵和船上的士兵穿著一樣,都是灰藍色碎花軍服,顯然是同一批人,因唇也不慌,先命人員車馬停,然後下馬上前,拱手施禮道:“幾位同誌,大家辛苦了,在下盧成平,是從廬州府來的,前幾多蒙貴眾幫我運送糧食到廬州賑濟災民,解我燃眉之急,今日在下備了些禮物,特意來感謝貴眾之恩,並無他意。”

一名士兵點零頭,道:“你們先等一會,我們要去向指揮部報告。”

盧成平又施了一禮,退了回來,道:“他們通報去了,大家稍等一會兒。”

常清德皺了皺眉,道:“成平,我看你並未打點他們,這是什麼緣故。” 按照清朝的行事規則,這種讓人去通報,都是要遞打發錢的,更不要是和軍隊打交道,幾乎是無錢根本寸步難行,由其是這些下麵的人,常言道‘閻王好見,鬼難纏’,不把他們打點好,確實是什麼事情都幹不好。

盧成平道:“常先生,你有所不知,這人民軍和朝廷的軍隊不同,我在船上和他們相處數日,據船上的士兵所,在華東**可沒有這種規據,他們的首長,就是海外華人對這一套極為痛恨,隻要是查出來,不管是多大的官,都一率免職,而且永不錄用。不別的,就是在軍隊中,有好幾個軍官,都己經做到了營長,以前也立過不少戰功,結果是因為收取打點費用,而被強製退役,所以教我以後遇到他們,可千萬別用這套規據。”

常清德聽了,到是有些擔心起來,因為這一套規側己在中國施行了數百年,甚至己經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根本沒有被視為是陋習,華東**就能改就改了嗎,他也聽過有些不懂規據的人,由於沒有給打發錢,結果別人雖然沒什麼,但卻根不給上報,結果隻能幹等著。不過放眼看過,隻見一個士兵從帳蓬後麵牽出一匹馬,飛身而上,奔馳離開,到似乎是真是通報去了,因此也不僅有些半信半疑起來,莫非華東**真的沒有這些規劇?但管怎麼,己經到了這一步,隻能先等等再。

大約20分鍾之後,那名士兵又騎馬趕回來,對班長了幾句,並遞給班長一張信箋。

那名班長看了之後,就走了過來,道:“首長指令,可以讓你們進去,不過帶來的車輛東西就放在這裏。”

盧成平忙道:“好,好。” 轉頭對常清德道:“常先生,咱們把東西留在這裏,先去吧。”

常清德這時才真有些相信了,沒給打發錢人民軍的士兵也真會去通報,這華東**的行為到確實是有些怪異,於是吩咐從人看好車輛物品,和盧成平一起下馬,隻帶了兩個從人,走了過去,而人民軍的士兵搬開拒馬,把他們一行人放進去,那名通報的士兵道:“你們跟我來吧。”

常清德、盧成平等人跟著那名士兵沿著河堤行走,見河堤的道路鋪了一層煤渣,而且被壓實壓平,行走起來遠比來時的道路方便,走了不多遠,拐過一個彎,就可以看見河岸邊己架好了兩座棧橋,並且都有船隻停靠,一座棧橋正在卸貨,而另一座棧橋則是在下人。常清德仔細觀看,見下船的人都是披著毛毯、發髻散亂、神色憔悴,大概就是救起的災民。而在河堤的內側,則有人正在沿著河堤堆碼砂袋,顯然是在加固河堤。同時在河堤沿途,都有人民軍的士兵守衛,來往的人員、車輛不絕。看起來十分熱鬧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