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安置營(七)(1 / 2)

一連訓練了12,這15個人有了一些功夫的底子,身體也靈活得多,並且在互相對練中,也積累了一點動手的經驗。雖然訓練確實辛苦,但每60個工分的收入,每在食堂裏可以買魚買肉吃,還是讓這15個人堅持了下來。而蔣勇奇這才開始選擇剩下的45人。

果然,隻用了5的時間,蔣勇奇就將這45人全都招齊了,而要求除了年齡、身體素質、身高等之外,還加了一個條件,就是老實聽話,叫幹啥幹啥。這樣蔣勇奇招齊了自己的隊伍,然後上報給營地的指揮部。由於蔣勇奇組隊的時間較長,因此被後麵一支隊伍超過,在最後成隊時,被命名為第9隊。

其實營地一直都在關注蔣勇奇的工作,可以蔣勇奇的組隊所用的時間最長,但這並不是問題,因為隻要是在規定的30內完成就算通過,10、20並沒有區別,但蔣勇奇組隊的方式卻讓指揮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僅是花了相當的心血,而且還有一定的方法,並不是亂選,可以在目前已成立的幾支保安中,蔣勇奇的這支隊伍是潛力最大的一支。

保安隊成立之後,正式訓練還是由營地負責,並且提供服裝、裝備和武器。60人被分為6個隊,每個隊10人,服裝是用的華東**的警察製服,一支保安隊負責5個營區的治安工作,每個營區有一個隊,另一個隊負責巡視和支援。

武器也是華東**的警用製式武器。在華東**剛成立時,警察和軍隊是裝備同樣的武器,但警察的職能畢竟是和軍隊不同的,使用軍隊的武器並不合適,因此在華東**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也仿靠舊時空為警察係統研發了專用的製式武器,警用製式武器主要分為三類,分別為警用殺傷性武器、警用非殺傷性武器和輔助性武器,給營地使用的,是非殺傷性武器和輔助性武器,主要有防暴盾、防暴叉、組合棍、T字棍、短棍等。

按一個隊配備的武器有兩麵防暴盾、兩支防暴叉,兩套組合棍,4套T字棍。這樣一個隊即可以作為整體行動,也可以將一個隊分成兩個五人組行動。這些武器均屬於非殺傷類,主要是用於保護自己、製服、抓捕罪犯,在使用的時候,要互相配合協作, 防暴盾用於保護自己;防暴叉用於控製罪犯;組合棍其實是兩根短棍,即可以用中近距離的戰鬥,也可以組合成一支長棍,用於遠距離攻擊;T字棍其實是類似於十八般兵器中的鐵拐,就是在一根短棍的1/3至1/4的位置,安裝一根橫柄,看起像一個橫向拉長,而不規則的“T” 字,主要用於近身、甚致是貼身的戰鬥。

盡管這些武器是非殺傷性,但要用好卻並不容易,至少需要3-6月的嚴格訓練行,坦白現在營地的保安隊員大部饒身體素質都還不合格,不過現在也隻能先湊合著用了,而且還是一邊上崗一邊訓練。

當然,營地指揮部的任務並不是隻有營地事務,而是隨著建立營地的時間漸長,開始將注意力分散到外部,因為這畢竟是在清廷的地盤裏。

就在6月中旬,廬州知府盧成祥的幕僚常清德來到營地,拜訪兩位負責人。其實自從營地成立以後,常清德每隔三五就會來營地一次,一方麵是看看營地的建設情況,另一方麵也是和兩位負責人套套近乎,隨便也為廬州府解一些問題。

雖然華東**幫廬州府運回來600石糧食,暫時緩解了廬州府的燃眉之急,但廬州府城外聚集的難民也越來越多,僅僅隻4、5的時間,就暴漲了一部,超過了萬人,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著,不到10,600石糧食已用去了400石,剩餘的糧食僅僅隻夠5、6的用量。

盧成祥也沒有想到,運回來600石糧食居然隻夠支持半個月左右,而再要想買糧食,己是難上加難,一來是救災用的銀孑己用去了過半,剩下的銀子也買不了多少糧食;二來雖然隻過了10佘,但災情進一步擴大,湖南、湖北、江西也開始受災,根本就買不到糧食了。

眼看著隻緩和了10的局麵又麵臨惡化,盧成祥又是憂心匆匆,趕忙招集府衙的官員和幕僚商議。眾人也都是一籌莫展,畢竟這個時候誰都沒有辦法。隻有常清德提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這些災民都交給華東**的營地,現在也隻有他們吃得下這一批難民。

這個建議理所當然的受到了,宋昌輝、陳與正等府衙官員的反對,讓華東**在這裏建立營地己是不妥,現在將投靠官府的災民再都交給華東**,那怎麼對得起朝廷,於是紛紛仗義直言,大義凜然的了一大通正辭嚴義,堅絕不允將災民交給華東**。於是常清德兩手一攤,就不再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