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鐵路工程之後,秦錚又在高瑾的陪同下,視查了錦州正在建設中的發電廠和水泥廠,這兩個是地方項目,規模並不大,不過一但建成,對提高錦州市的現代化進程還是有極大的幫助,水泥是所有現代工程建築業的基本材料,電力雖然在短時間內無法轉化成生產生,但畢竟是未來發展趨勢,而且在改善日常生活方麵,還是有不的發展潛力,另外沈陽有機械廠、鞍山有鋼鐵廠的項目,都屬於“二五計劃”的大項目,並且可以覆蓋到錦州,因此錦州隻差一個自來水廠就可以湊齊“五工業”了,可以高瑾在最初選擇項目上,確實是經過了認真的考慮。
當然,視查這兩個地方項目,秦錚隻不過是去走走過場,表示對錦州市的支持,因此並沒有花多少時間。
而就在第二,秦錚和高瑾一起去朝陽縣視查。
朝陽縣是錦州和蒙古地區聯接的窗口,在清朝的行政劃分中,是屬於內蒙古地區,但現在被華東劃入遼寧省,屬於錦州市管轄。
雖然朝陽縣屬於漢蒙雜居的地區,但現在已經基本漢化了,幾乎沒有牧民,而在這裏定居的蒙古人也都不住蒙古包,而是住正規的房屋,並且以耕種為業,雖然大半蒙古人還保留著一定的放牧習慣,在家裏還養著一些牲口,並且在耕種之餘,也進行放牧,但最多也就是幾十隻羊,幾匹牛馬的規模,有的甚致隻有十餘隻羊,這要比正常以放牧為生的牧民得多,而且外出放牧也不過10餘的時間,範圍也基本就在朝陽縣周邊的地區。
不過像這樣有自己土地、牲口的農牧民隻是少數,大多數土地還是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是被各種大地主占有,而且在地主中,有相當一部份是蒙古貴族。
雖然陶克陶胡等饒起事,最初的目地是反抗清廷的墾荒政策,但其實絕大部份蒙古貴族並不是死守放牧傳統、頑冥不化的人,他們其實不抗拒清廷的墾荒政策,因為有田產就可以收取固定田租,收獲糧食,這是一筆穩定的收入,而蒙古草原大部份的草場都是蒙古貴族的私產,因此一但草場墾荒成田地,他們依然可以從中獲利,另外還可以出資購買土地。
而真正在墾荒政策倒黴的是牧民,無論是自由牧民或是依附於蒙古貴族的牧民,因為牧民不懂耕種,一但草場墾荒成田地,蒙古貴族當然不會雇傭他們來種田,而又沒有草場可供放牧,因此牧民徹底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一切條件,隻有造反這一條路可走了。
不過現在朝陽縣的土地已經全部分給農民,或者是牧民,並且由錦州市派遣技術人員,教導牧民耕種。
當然這種處於兩個不同地區交接的地方,注定會商業發達,朝陽縣當然也不會例外,蒙古草原產出的牛羊、皮毛、藥材、骨製品,輸入草原的糧食、草藥、鹽、布、生活器等物,均在這裏可見,各族的商人彙集於此,進行各種交易。在華東占據朝陽縣之前,這裏的貿易就己經十分繁榮了。
而在錦州之戰後,華東全麵控製了朝陽縣,除了進行土地重新分配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繼續發展朝陽縣的漢蒙貿易,並專門為貿易修建了一個很大的市場,並對城裏幾條主要的商業街進行了修膳,又製定了交易的秩序和規則,規範交易行為,還加強了對市場治安的管理,這樣讓各地來的商人可以更加方便、安全的進行交易。
就在秦錚抵達朝陽縣的次日,歐陽隆興也從赤峰趕到朝陽縣,和秦錚會麵。現在歐陽隆興己不在是一個普通的參謀,由於在錦州之戰中的出色表現,在陸軍改製時,被任命為東北軍區第10野戰軍,19師師長,軍銜也晉升為準將,總算足可以獨當一麵了。
東北軍區成立之後,下麵設立了3個分軍區,分別是哈爾濱軍區,下設第2野戰軍;長春軍區;下設第8野戰軍;沈陽軍區,下設第7、10野戰軍,歐陽隆心第19師負責駐守錦州,師部設在錦州,但下麵3個團分別駐守赤峰、錦州、綏中三地。其中張作霖的部隊也得到了正式的番號,為第19師第191團,負責駐守赤峰。
不過擔任師長之後,歐陽隆興並沒有住在錦州,而是一直都留在赤峰,因為現在的錦州地區,錦州基本己是大後方,沒
有威脅;而綏中是防禦清廷,現在清廷自然不敢來招惹華東,也威脅不大;隻有在赤峰地區,由於是占領的時間不長,根基還不穩,因此一方麵對蒙古社會進行改造,一方麵還要壓製蒙古貴族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