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國內的指示之後,華東**和德國的貿易談判也進入到了尾聲,華東**接受諒國提出的轉讓軍事技術和設計軍艦的要求,但將要求德國轉讓的技術增加了10項,達到27項。因為華東**認為德國的要求雖然可以答應,但隻要求德國轉讓17項技術,就在吃虧了,因此經過協商之後,又增加了10項。
但收到了華東**的要求之後,德國連梗都沒打一個,立刻就全部答應了下來。因為德國跟本就沒有想到,華東**會全部答應德國的要求,要知道軍事技術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高級別的技術,輕易是不會轉讓的,何況德國要求的都是在這個時代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因綽國估計最好的結果是華東**答應轉讓一半,那怕是隻轉讓三分之一的技術,德國就認為可以滿意了。而華東**居然都答應了下來,那能不讓德國欣喜若狂,別華東**又增加了10項要求德國轉讓的技術,就是再20項,德國也會答應,而且並不認為自己虧了。
既然雙方都認同了互相的條件,那麼後來的事情就好辦了,雙方立刻開始逐條逐條的確定條款,最終形成了完整的協議條文,然後簽約,也完成了這次華東**訪問德國的一件重大任務。
而就在雙方談判期間,其他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元旦假期一結束,辜鴻銘就帶著文化組展開了巡回訪問,在德國的教育、文化界刮起了一個又一個辜鴻銘旋風,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德國各地大學、教育文化界的熱烈歡迎,辜鴻銘的每場演講都是觀眾爆滿,一票難求,不少人都是從外地趕來,聽辜鴻銘的演講。
當然,辜鴻銘的演講也確實有料,在華東**和德國簽定貿易協議時,辜鴻銘在德國進行了12場演講,雖然內容都是宣傳中華文化,揭露、批判歐洲文化的不足和缺限,但選擇的角度、視點、立場不同,因此沒有一場是重複,可以每場演講都有新內容,因此有不少人都是連續追場聽辜鴻銘演講。
雖然文化組中的其他人對此有些不滿,但一來是自己的水平確定不足,辜鴻銘的演講都是用德語進行,並引用了許多歐洲的典故,而且言語幽默,妙趣橫溢,其他人還真做不到這一點;二來也是副組長嚴複的勸導,嚴複性格大度,辜鴻銘雖然搶去了眾饒風頭,但他畢竟代表中國,因此他的榮譽越大,實際連帶著眾饒臉上也有光。
另一方麵,根據國內的指示,徐濟超和李三傑也決定訪問奧匈帝國;結束了對奧匈帝國的訪問之後,李三傑將從奧匈帝國經海路訪問奧斯曼帝國;而徐濟超則訪問意大利,然後回到德國,下一步訪問比利時、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訪問。
德國對華東**這樣的訪問安排也十分滿意,因為華東**是以德國為大本營,進行巡回歐洲的訪問之行,這顯然是將德國視為最重要、最特別的國家,而且首先訪問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德國最親密的盟友奧匈帝國,另一個是同盟國的成員之一意大利,也算是給德國很大的麵子了。
至於華東**要訪問奧斯曼帝國,德國也沒有異議,因為現在德國也在積極的拉隴奧斯曼帝國,因綽國也給予了華東**外訪極大的支持。
而還留在柏林的,除了留學生之外,就隻剩下軍事組的成員了。
軍事交流是華東**這次訪問德國的重要內容之一,和貿易談判並列,而在德國看來,和華東**的軍事交流要更勝過貿易談判,除了希望得到華東**的軍事技術之外,德國還希望了解遠東戰爭的詳細過程。
遠東戰爭是乞今為止,所發生的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戰爭,並且兼有海陸兩線戰場,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自然也成為各國軍方重點研究的戰爭。由其是像德國、美國、奧匈帝國、意大利這樣的強國。
不過現在遠東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參戰的各國對戰爭的經過細節都還沒有公布,其他各國當然也對遠東戰爭的俱體情況所知甚少。其實就是參戰的國家,排除英法荷這樣後期參戰的國家,既使是全程參與戰爭的俄國、日本對這場戰爭的詳細進程也都沒有全部掌。這是由於華東**參戰之後,遠東戰爭實際是分成了兩個戰場,華東**是分別同日俄雙方戰爭,因此日俄雙方都隻知道自己參加的戰場情況,而對另一方的戰場,隻能在戰爭結束之後的交流中才能知道。
但既使是如此,日俄雙方也隻知道自己一方的戰術動向,而對華東**的兵力情況、戰術布置、戰略思想等隻能通過戰爭結束之後,根據戰爭的過程來推論,但由於掌握的相關信息不足,因此這種推論也隻能得出部份正確的結果,而且有些結果和事實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