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1 / 2)

美國艦隊是在華東政**府的訪問艦隊離開日本海域之後的第二天,從日本離開,駛向青島。而還不等山本權兵衛鬆一口氣,就又出事了。

原來就在美國艦隊離開的當天,日本這邊的新聞媒體上就對日本民間社團襲擊華東政**府艦隊的事件進行了報導。華東政**府的駐日領事館連夜通知了幾家駐日的歐美國家記者,日本民間社團襲擊華東政**府艦隊的事件,並且可以長崎海域的華東政**府艦隊中拍照取證。

記者們聞訊之後,自然都是極感興趣,因為這可是大新聞,於是紛紛租船連夜趕奔長崎,或者是發電給在長崎的同事,讓他們去采訪這個新聞。前二天長崎事件發生之後,許多外國記者都趕往長崎,去采訪大新聞,因此在這幾天時間裏,長崎的記者雲集。

華東政**府的本意是擔心日本新聞媒體封鎖這個消息,才連夜通告給各國的記者。不過記者們的保密意識可沒有那麼強,有些記者在日本有好支,而且有不少記者是用電報通知在長崎的同事,因此還不到天亮,這消息更泄露了出去,有些日本記者也知道了這件事情。

但華東政**府擔心的日本新聞媒體封鎖這個消息的情況並沒有發生,日本記者還非常積極的采訪報導這一事件,還有少數日本記者求歐美記者帶自己出海到華東政**府艦隊中去采訪,還十分熱心的幫他們聯絡船隻。

日本記者如此熱心,當然不是因為什麼新聞自由,而是因為日本記者並不認為夜襲行為會有損日本的名譽,相反將這次行動視為一次壯舉,而參與這次行動的人,都被記者們視為日本的英雄、義士,雖然也有少數記者指出,襲擊他們的訪問艦隊,隻會讓日本在國際間受到孤立和恥笑,但這個觀點一提出來,就會立刻招來其他人的申斥和圍毆。

盡管夜襲行動是以全軍覆沒而告終,參與的人員也一個都沒有回來,估計不是被艦隊俘虜就是死在海上,但卻使這次行動更具有悲劇色彩,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和中國人有相似之處,都是對悲劇英雄更為欣賞,用一位日本記者的說法就是:希望能用這些英雄義士的犧牲,喚醒日本國民的同仇敵愾之氣和奮發精神。

果然,關於夜襲的報導見報之後,在日本民間再次軒起了一陣輿論浪潮,更是激起了民眾們的義憤,在記者們的妙筆生花之下,參與夜襲行動的人,果然都被民眾視為英雄義士,有人建議將這些人的靈位送入靜國神社供奉,有人主張在長崎立一座紀念碑,昭顯英雄的無畏英勇行徑,也有不少民眾要求內閣采取有效措施,解救被捕的義士。

麵對著浩大的民意,山本權兵衛根本不為所動,畢竟他都準備是要辭職的人了,那還在忽這些,反正現在華東政**府的艦隊都己經走了,被他們抓去的人的帶回了青島,誰也救不回來了;至於給這些人立紀念碑,想都別想,這夥人差一點給自己惹下了大*麻煩,沒把他們的祖墳刨了就算了寬大處理了,還想立紀念碑。

山本權兵衛剩下的事情主要是和美國協商賠償的事宜,畢競死了3名美國士兵,不賠償一點實在是說不過去。當然協商進行的也十分順利,畢竟美國也不在乎那幾個錢,關建是需要日本政**府的一個服軟的姿態。長崎事件發生的消息傳到美國之後,美國國內對日本的反感情緒也陡然暴增,給羅斯福的內閣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也不容美國政**府和日本妥協,必須要日本政**府做出一個明確的表示。最終雙方協商,日本賠償給美國50萬日元,約合20萬美元。

但在日本民眾看來,這又是山本權兵衛內閣對外軟弱,喪權辱國的一大罪狀,而且就在這時,從青島那邊又傳來了被俘虜的12名日本人在青島受審,判罪,每個人都被判服役20年,同時被艦隊繳獲的漁船等也公開展示。

雖然山本權兵衛內閣立刻宣布,華東政**府的所謂證據全部都是假的,日本政**府不予承認,但這一消息又令日本民眾義憤填膺,於是在東京、大阪、長崎、京都、神戶等各大城裏均暴發了大規模的民眾抗議行動,要求山本權兵衛內閣立刻辭職下台,甚致還出現了“審判”“天誅”一類的激進標語。

就在這時,山本權兵衛終於宣布辭去首相的職位。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不是局勢一片大好的嗎!怎麼突然一下就弄到這個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