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傑這一番話,說得清廷的談判代表全部低下頭去,沉默不語,這到不是他們真的是啞口無言了,而是這個話題根本不是他們能夠討論的,但又不能阻止李三傑發言,有人也想過要弗袖起身而去,但又不敢承擔談判破裂的罪名,畢竟在談判之前,華東政*府己在雙方邊境地區增兵備戰,完全就是一副大軍壓境的樣子,可以說這次談判,對清廷來說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必須牢牢的抓住,因此隻能一言不發
見清廷的談判代表都不說話,李三傑接著道:“再說第二條,清廷是如何得國,當年又有那些行徑,己是年代久遠,現在暫且不論,但自鴉片戰爭之後,60年餘年以來,清廷對外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而對內又不思勵精圖治,自強革新,反而阻塞賢路,拒新守舊,偶有變革之舉,也是隻知一味敷衍了事,如此行事早己失去人心,還有何臉麵繼續保留國號,我們同意讓清廷皇室保留名號,己是格外寬大了,但皇室必須交出權力,並且保證從此之後不得再幹政,而是盡力為民眾做些有益的事情,彌補以前的過失。”
其實保留皇室名號,是華東政*府製定的談判條件中爭議最大的一條,不少元老都認為清廷的皇室根本就沒有保留的必要,幹脆也取消算了,最多留光緒一條命就夠可以了,而保留皇室,容易讓舊守勢力看到希望,再興風作浪。但行政院經過慎重考慮,認為如果取消了皇室,基本就等於是讓清廷無條件投降,清廷肯定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雖然華東政*府也並沒有對這次談判抱以多大的期望,但如果能夠談成,畢竟更好,起碼可以減少戰爭造成的損失,即然如此,自然在談判條件中給清廷留下一點餘地,不給外界留下一個將事情做絕的印像,另一方麵在輿論宣傳上也好聽一些。而且還要考慮到這個時代,皇權在民間還有巨大的影響力。
但華東政*府的目標是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國,這個底線也是不容退讓的,因此唯一能夠接受的,就是保留皇室名號;畢竟己經取消了清廷的國號,並且又禁止皇室再參政,僅僅隻是保留皇室的名號,最多就是把皇室當一個吉祥物供起來,這在實質上也並沒有突破華東政*府的底線。至於擔心舊守勢力會興風作浪,隻要華東政*府控製得力,也不會有什麼大影響。
這時李三傑又道:“滿族的人口不到漢族的百分之一,隻因是清廷皇室的本族,因此這200餘年以來,一直享有種種特權,結果空耗國幣,養了一大堆廢人,這本來就不是公平的事情,既然清廷的國號都取消了,那麼滿族的特權自然應該廢除,應當與其他各族權利平等,以後各自靠自食其力過活。至於最後兩項,我們本是前朝舊民,自從歸國以後,所做所為有目共睹,對外抗擊侵略,維護國家利益,領土完整,對內則是勵精圖治,置產興業,富國強兵,如今在我們的治下,國庫豐盈,百姓安居樂業,少有所養,老有所依,因此由我們來主持大局,有全國推行新政,仍是眾望所歸,而且也隻有我們主政才能使中國徹底富強起來,如果這次談判能夠成功,由我們來執掌國政,10年可期有小成,20年後,可望使中國真正富強起來。”
等李三傑這一番長篇大論結束之後,瞿鴻禨、鹿傳霖、醇親王載灃互相看了幾眼,雖然剛才李三傑所說的那一番話在清廷的角度看是大逆不道,足可以抄家滅門了,但仔細想來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自從鴉片戰爭之後,清廷確實找不出幾件拿得出手的事情,相反喪權辱國的事到是真不少,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而相比之下華東政*府自從登陸以來,至少在對外戰爭中表現確實要比清廷勝強百倍,對內的治理據說也還不錯,因此真要是爭論起來,清廷的一方還真找不出幾條靠譜的反駁理由,而且華東政*府又不可能吃清廷的那套三綱五常的理論,那麼還有什麼可爭論的,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這時瞿鴻禨合上了華東政*府談判條件的文件夾,道:“好吧,貴方之意我等己盡知,但此事關糸重大,不是我們幾個人能夠決定的,隻有上奏給朝廷,由朝廷決奪。”
李三傑也點了點頭,道:“當然可以,不過清廷的決議不能沒有一個限期,不知道等清廷做出決議,需要幾天時間呢!”
載灃道:“至少也要一個月。”
李三傑道:“一個月的時間太長了,這又不是什麼大事,發個電報回去通報一聲,商量一下,無非就是答應不答應而己,有那麼難以決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