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占地麵積180餘畝,以人民軍隻有800餘人的兵力,肯定是不可能將定慧寺團團包圍起來。不過人民軍也沒必要將定慧寺圍個水泄不通,隻用以點代麵,利用火力進行封鎖就行了。
特種部隊的編製和正規部隊不同,分小隊、中隊、大隊三個層級,按三三製遞進。而一個小隊有16名士兵,分成4個小組,分別為1個機槍組、1個迫擊炮組,2個戰鬥組,每個組均為4名戰士,這樣的編製,是確保每個小隊都有足夠的火力,可以進行獨立戰鬥。
雖然這樣的編製,有些削弱小隊的機動作戰中的單兵火力,畢竟戰鬥組隻有一半的人員,但卻因為裝配了華東政*府最新研發的一種新式槍械——08式衝*鋒槍,完全可以彌補這個短板。
華東政*府在完成了槍械生產的全部配套係統,並且製造出01式步槍槍族之後,就開始研發連射型的步槍,以增加單兵作戰火力。最初是希望以舊時空著名的AK-47步槍為藍本,研發突擊步槍,但經過了近3年的研發之後,雖然製造出了上百支原型槍,但由於這個時代的材料、工藝水平,導至突擊步槍的製造成本偏高,難以大規模生產,因此才改為研發衝*鋒槍。
在舊時空裏,衝*鋒槍的出現,確實比突擊步槍,第一款衝*鋒槍是由意大利軍官列維裏在1914年設計發明的,叫做維拉??佩羅薩衝*鋒槍,采用雙管設計,理論射速可達每分鍾3000發,使用的是9毫米手槍孓彈。原本是作為一種超輕型機槍使用,可以緊跟著步兵衝鋒並及時為其提供支援火力。但該槍射速雖高,精度太差,而且又比較笨重,因此很不受士兵的待見。
而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款實戰的衝*鋒槍,是德國人施邁塞爾在1918年設計的MP18衝*鋒槍,德國製造,血統純正。
原本是在一戰後期,德國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局麵,研發的一型火力猛烈、射速高的近戰武器。由於MP18衝*鋒槍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因此流入中國後,在中國各地的兵工廠都有大量仿製,並大受各軍閥勢力的好評和喜愛,還獲得了一個“花機關”的俗稱。
當然,衝*鋒槍和突擊步槍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可以連續射擊的槍械,內部的結構也差不多,在舊時空裏,新中國早期一度將能夠就連續射擊的槍械統稱為衝*鋒槍,因此將仿製的AK-47步槍定名為56式衝*鋒槍。而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衝*鋒槍基本使用手槍彈,彈徑偏大,火力凶猛,槍管短,射程近,射擊精度較差;突擊步槍使用的是中小型槍彈,而射程為中近距離,射擊的精度比較高;另外衝*鋒槍偏於短小,比突擊步槍易於攜帶。因此以這個時代的材料、工藝水平,研發衝*鋒槍室現實一些。
08式衝*鋒槍是在1908年3月定型,采取活動槍 *托設計,無托槍長62厘米,重4.5公斤;有托槍長86厘米,重5.2公斤,配30發彈匣,理論射速每分鍾500發,而經過測試,實際射速在每分鍾150-180發之間,這個射速在這個時代己是相當可觀了,但射程隻有200米,在這個步槍射程普遍都在500米以上的時代,更不要說日本最新裝配的38式步槍,射程更是達到變態的800米,因此這是08式衝*鋒槍最大的短板。
不過衝*鋒槍的射程本來就比步槍小,而且在大多數戰爭中,步槍的最佳作戰距離都在300米以內,超出了這個距離,這個時代的步槍精度就不夠了,隻能靠密集的火力彌補,那還不如用機槍,甚致是火炮更靠譜。
而特種部隊不會參加大規模戰鬥,主要是進行小型戰鬥,作戰環境也更為複雜,因此08式衝*鋒槍定型之後,首先裝備的就是特種部隊,一個小隊裝備6支08式衝*鋒槍,機槍組、迫擊炮組各配1支,2個戰鬥組各配2支,因此在200米以內的戰鬥中,一支衝*鋒槍可以對抗4-5支拉栓式步槍,特種部隊的火力是完全足夠的。而人民軍要以純火力封鎖定慧寺,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當然,盡管寺院的地域足夠大,但慈禧、光緒隻是小休,而且還為了表示對神佛的敬重,因此隻帶了300餘名待衛、太監、宮女進廟,而其他的士兵、待衛、車輛等都停留在寺外。不過清軍還算是專業,在各個寺門都派遣了士兵駐守。
而這也給人民軍的封鎖提供了方便,因為寺門是封鎖寺院的重要節點,畢竟寺院的院牆本身也可以視為是一種封鎖帶,因此隻用以寺門為重要節點,在重要節點之間在分布其他節點,也就完成了對寺院的火力封鎖。於是楊瑞下令,開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