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七章 盜竊案(中)(1 / 2)

這時何易之忽然道:“對了首長,我還忘了一件事件,我在現場發現了這個東西。”說著他打開抽屜,拿出一個布包,遞給周勉。道:“我們在現在發現這個東西插在門框上,所以拔了下來收著,這不是府裏的東西,應該是竊賊留下來的。”

周勉本想戴上手套去接,但聽他這麼一說知道上麵的指紋肯定是被破壞了,因此也就沒戴手套接過布包,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鐵鑄的雙燕形物件,大約10多厘米長短,但剪尾開刃,而且磨得十分鋒利,顯然是一種飛鏢類的武器。

在警察係統裏曆練了好幾年,由於經常和社會的灰色地帶打交道,因此周勉對這個時代的情況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東西像是某個江湖人物留下來的獨門武器,這麼看來這件案子還牽扯到江湖人員!

雖然元老們在舊時空裏都看過武俠小說或影視劇,大部份人也有過武俠幻想,但在這個時代,華東政*府對江湖人物的態度確是相當不友好,因為江湖和朝堂是天生對立的兩個階層,朝堂需要的是秩序,但江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規則,因此中國曆代朝廷基本都對江湖持負麵看法,隻是大多數地方官員不想惹事,對江湖人物基本睜一眼閉一眼,隻要別鬧得太過份也就懶得去理。而大部份江湖人物也懂得其中的分寸,在維持江湖的行事規則時,也不會玩過線,雖然偶爾也有少數人會玩過火,但從總體來看,兩者之間還是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而同存下來。

但華東政*府可不想和江湖同存,因為就江湖整體與本質而言,是一個處於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灰色地帶,而華東政*府需要的是對國家的全麵控製,是決不允許在自己的統治區裏留下真空或灰色地帶的。同時江湖人物都是不願接受當權控製指揮和法律約束而喜歡適性所為的,

另外雖然江湖人物中也確實有一些俠義之士,甚致在國家危難時,也有人挺身而出,奮勇反抗,但絕大多數江湖人物嚴格來說都可以算是罪犯,有的江湖門派甚致己類是有舊時空的黑社會性質的組織,這也是華東政*府決不允許的,做為一個現代國家,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能淩架於政治和法律之上的。因此華東政*府對江湖的打壓是相當嚴厲的,而且絲毫也不給江湖一點模糊的空間。

當然真正的江湖可不是武俠小說裏描敘的那樣人人都有絕世的武功,最多也就是比普通人強一些,一個能打十個就頂破天了。在現代武器的麵前,自然都是渣渣,因此在華東政*府的強力打壓下,江湖勢力頓時冰消瓦解,江湖門派紛紛被解散或轉型成現代工廠,江湖人物要麼逃離他鄉,要麼務農做工,老老實實的當一個良民。沒想到在北京又要和江湖打交道。

而且聽何易之所說是插在門框上,說明是罪犯刻意留下,並非失誤遺失,這是江湖上自報名號的做法,到是一條有用的線索。

當然現在周勉還不能從這個雙燕鏢上看出什麼東西來,畢竟他對江湖也不熟悉,對北方的江湖更是陌生,因此需要找熟悉這一帶江湖事務的人員打聽。於是周勉將雙燕鏢交給陳吉柏,道:“先收起來,我們去案發現場看看。”

於是周勉等一行人在何易之的帶領下,來到恭王府的正堂,這裏是前後兩代恭親王處理王府事務的地方,在正堂的左右,還有兩個配房,麵積共計約150餘平米,

聽何易之的介紹,在華東政*府征收了恭王府之後,由於這裏的地方寬闊,因此現在做倉庫用,放置著恭王府的許多小巧器皿,羅列得琳琅滿目。平時大門都是鎖著的,隔幾天才會進來檢查一次。當然現在己經換了鎖,不過老鎖也沒有扔掉,被何易之收好,這時也拿出來給周勉看。

鎖上的指紋肯定是被破壞了,但鎖眼處有明顯的擦痕,說明是用細鋼索一類的東西掏開,也進一步說明這次的罪犯是技術高明的慣犯。

周勉叫陳吉柏把鎖也收好,這才在屋內仔細的觀察,地麵上有一層浮灰,看來確實是有相當一段時間無人進入,本來這樣的環境是可以清晰的留下罪犯的腳印,但現在地麵上的腳印雜亂,也無從判斷那是罪犯的腳印,周勉也頗為無奈。而何易之又指給周勉看被盜走的三件物品放置的地方,到是都有明顯的放置輪廓,但沒有發現指紋,因此對案情也沒有太多的價值。

隨後何易之又指門框上的一個細窄小縫,說這裏就雙燕鏢的位置。周勉叫陳吉柏拿出雙燕鏢,順著縫隙插進去,深度約有2厘米,雖然是插在木頭上,但這份手勁支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