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的報告在中午的時候,發到靑島行政院。而在下午2點時,行政院就立刻招開會議,討論上海市政*府發來的報告。
這一段時間,青島也十分緊張,因為北京發生的連續盜竊案、上海發生的擠兌銀元風潮,幾乎是同時進行的,盡管並不是發生在靑島,但北京、上海這兩座城市,無論是在舊時空裏,還是在這個時代,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兩座城市,如果這兩座城市發生了大的動蕩,都將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
雖然從事件的危害程度來看,北京發生的連續盜竊案要遠遠小於上海發生的擠兌銀元風潮,畢竟隻是被盜竊了幾件值錢的物品而己,對社會秩序、經濟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北京是華東政*府剛剛占據不久的地方,統治基礎並不穩固,政*府的威信未立,因此也經不起這樣的衝擊。
何況現在戰事並未結束,華東政*府雖然占領了北京,滅亡了清廷,但北方尚有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均還是由原來清廷的官員控製,雖然這些地區的清廷勢力並不強,但戰爭也並非兒戲,即使是雄獅搏兔,也必須全力以赴,而北京是做為這一係列軍事行動的大後方基地,因此如果北京不能夠保持穩定,對下一階段的軍事行動也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北京地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一方麵加強對整個北京城區的監控,另一方麵也積極的偵查,力爭盡快破案。而華東政*府雖然並沒有催促盡快破案,但也在全力的支持配合北京地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的行動,就在昨天,就應北京地區管理委員會的申請,拔調了一批人員、物資去北京,協助破案。
不過相對來說,上海的局麵更為嚴峻,因為上海己是華東政*府的經濟中心,一但形成擠兌失控局麵,必將給華東政*府的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打擊,而且外國敵對勢力必將會以經濟手段不斷的打擊華東政*府,遏製華東政*府的發展,因此行政院對這次上海發生的擠兌銀元風潮高度重視,甚致初步做出決議,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以將上海的紙幣全部兌換完,為此付出的代價即使是將華東政*府的白銀儲備全部耗盡,也在所不惜。
當然沒有人希望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因為真要是到了那一步,華東政*府即使是獲勝,也將隻是一場慘勝,因此上海市政*府的報告傳到行政院之後,行政院的成員也都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
畢竟盲目的提供銀元兌換隻是下策,而上海市政*府報告所提出應對計劃確實是一個好辦法,中國人確實有從眾的心理,當然這也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性格,世界各族的人其實都有從眾的心理,隻是多少的區別,而敵對勢力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對付華東政*府,同樣的華東政*府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反擊。
不過行政院討論之後,最終做出的決議是,這次不僅僅是要靠青島的支援,上海地區自己也要盡力動員自身的力量,也就發動上海的元老商人,以及本土的商人幫助,當然在這方麵青島也會提供必要的幫助。
上海是華東政*府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因此有大量元老在上海經商創業,或者是在上海成立了自己創辦的企業的分公司、分廠等,根據統計,在上海地區,由元老創立,或與元老有關的企業、公司己超過300家,其中資產超過百萬銀元的企業超過了30家。可以說這是一股龐大的資本力量。
而應對這次在上海發生的擠兌銀元風潮,當然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每一名元老都有義務、並都有責任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一方麵是因為元老的創業成為,離不開華東政*府的支持,現在也是元老回報政*府的時候;而在另一方麵,無論是否擔任公職,元老都應是一個做為整體,在華東政*府遇到困難時,就應該同仇敵愾,齊心協力。
當然華東政*府在商領域,扶植的不僅僅是元老,對本土的民族資本,也同樣大力扶植,畢竟元老的人數有限,要發展經濟,就必須培養、扶植更多的本土民族資本才行。
不過有不少元老對本土的民族資本還是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這一方麵是這本土的民族資本和清廷的關係太密切,如盛宣懷、張謇、張叔和等,在清廷甚致都可以算官員,至少都有一頂官帽子,而南洋背景的張振勳,還有完全靠華東政*府扶植起來的趙維忠,也有清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有一些元老對他們不放心,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