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上海博奕(三)(1 / 2)

李鬆晨也點了點頭,道:“很好,在此我先代表上海政*府,多謝各位的鼎力相助,不過也請各位盡管放心,政*府是絕不會讓各位吃虧,即使是現在有可能會受到一些損失,但我們也會從其他方麵彌外各位的。”

盛宣懷道:“李市長言重了,政*府素來以信義著稱,而且一向重視工商之業,我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有什麼需求請旦不妨。”

李鬆晨也笑道:“好,各位能夠這樣信任政*府,我非常感激,不過在向各位請求幫助之前,我首先要明一點,政*府開征鑄幣稅,並不是想増加稅收,而是希望在我們華東政*府的統治範圍內,推廣使用紙質貨幣,最終達到用紙質貨幣徹底取代金屬貨幣的目地,不過我想以各位的見識,也應該猜到了這一點。”

這時張謇道:“李市長,論理在下隻是一介商賈,不當過問軍國之事,首長們都是才智高明之輩,非我等能及,隻是首長們事務多忙,智者千慮,尚有一失,也難免有所疏忽的地方,而我等不過是旁觀者清,偶有一得,而且隻是此事關係重大,不得不盡言相告,以備政*府一時不察。”

李鬆晨嗬嗬笑道:“季直先生,有話請盡管直,我們不是清廷,話沒有禁忌,那怕是對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進行批評,也不必擔心。”

張謇忙道:“不敢不敢,不過貨幣改製,關係重大,不可不察,稍有不慎,輕者使朝局動蕩,重則有顛覆江山社稷之險,且不可輕率行事,何況我中華曆代以來,皆是以金銀銅錢為貨幣,未見紙幣之用,王莽代漢之際,曾鑄大錢以代五銖錢,結果弄得民間怨聲載道,以至民變而亡國;以前明時期,朝廷曾發行大明寶鈔,然而民間亦多棄用,終是無疾而終,此都為前車之鑒,政*府不可不察。”

李鬆晨點了點頭,道:“季直先生不愧是狀元出身,果然是熟知經史之學,博古通今,而且也感謝你的這一番心意。其實貨幣改製的危險,我們並不是不知道,隻是現在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其中俱體的原因,我不是經濟專家,不敢在這裏買弄,隻懂一點簡單的道理,就是隨著國家經濟規模的擴大,對貨幣的需求量也會隨之增加,然而金屬貨幣的產能有限,而且鑄幣的成本又過高,因此以能成大量製造,而且製造成本遍低的紙質貨幣取代金屬貨幣,也就成為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歐美各國,現在也都是以紙質貨幣為主,而這也是我們進行貨幣改製,以紙質貨幣取代金屬貨幣的主要原因。當然關於貨幣的知識,是十分複雜的,我這裏有一份關於貨幣知識的著作,等一會我讓人拿來,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細讀一下。”

其實李鬆晨的這一套紙質貨幣取代金屬貨幣的理論,在華東政*府也不是什麼新鮮知識,此前就多次宣傳過,因此盛宣懷、張謇等人也都聽過,雖然他們認為這套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必完全認同,畢竟人的觀念一但形成,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的,但李鬆晨這樣了,也表示華東政*府的態度,勢必會將這次的貨幣改製進行下去,眾人都十分淸楚,這是不可改變的。而無論這次貨幣改製的成敗如何,眾人在這個時候都隻能選擇支持華東政*府。

李鬆晨接著又道:“當然,貨幣改製的危險很大,我們政*府也早就有預見,並且為這次貨幣改製做了很多預防工作,首先是在4個城市做試點,而且還準備了足夠的預備金和物資,是足以應對一般的事件,但卻沒想到外國勢力會來摻和一腳,希望擾亂我們這次的貨幣改製,並且鼓動民眾發動這次擠兌銀元的風潮,而更為嚴重的是,有部份我們自己的商人也會參與其中,因此這次我請各位來,一是希望各位能夠帶頭出麵,兌換紙幣,表示對政*府的支持,也可以緩合民眾的情緒,另外也希望各位能夠勸上海其他的商人,不要助紂為虐,站好自已的立場。”

到最後兩句時,李鬆晨後語氣也變得嚴厲起來,幾個人的心裏也都跳了幾跳,知道這是華東政*府的警告,這幾以來,上海市政*府以各種名議,對帶頭兌換銀元的幾家外國公司進行罰款、停業等懲罰,誰都知道這是華東政*府的報複,不過對參與兌換銀元的本土企業暫時還沒有動作,但這並不表示華東政*府忘了,或者是沒有報複的能力,隻是看在都是華夏同族的麵子,再給他們一次機會。如果再不抓住這次機會,那可就是自作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