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入川出川(中)(1 / 2)

接到了通告之後,趙爾巽、楊文鼎都十分緊張,他們和陳夔龍不同,可不想再有一個朝廷管著自己,因此對溥偉、溥儁都不答理,而且溥偉在西安稱帝,溥儁在福州稱帝,都離湖南遠得很,兩人也就都沒有太放在心上。

那知溥偉一行竟然放棄西安南下,而四川總督陳夔龍居然又投向了溥偉,結果讓溥偉一行順利的穿過四川,到達湖南省來。趙爾巽、楊文鼎心裏都在罵陳夔龍,好好的割據一方諸候大員不當,非要向溥偉稱臣,而溥偉也是,陳夔龍都己經臣服了,幹嘛不呆在四川,跑到湖南來幹什麼!

但溥偉己經來了,想這些都是沒用的,還是好好想想怎麼應對,打肯定是不行的,畢竟他們都是清廷的舊臣,而溥偉則是代表著清廷的正統後裔,因此冒然兵戎相見,出去也不好聽。

而且就算是真的開戰,趙爾巽、楊文鼎估計勝算也不大,因為湖南的軍隊不多,總計也隻有萬餘人,雖然清廷滅亡之後,趙爾巽也有意在兩湖地區擴編軍隊,但很快湖北就被華東政*府占去,隻能退守湖南一省,湖南的經濟本不如湖北發達,而且人力物力,財政收入都大減,要想編練軍隊,又談何容易,因此能夠不動刀兵,還是不動刀兵為好。

不過率軍進入湖南的是善耆、良弼、溥倫、毓朗四人,溥偉留在還屬於四川省的酉陽州,並沒有隨軍入湖南省,這也明溥偉政*府也還是留有餘地,否則溥偉親自帶隊進入湖南,那麼雙方就徹底沒挽回的空間了。趙爾巽、楊文鼎都是官場的老手,當然看得出這個道理,因此兩人商議之後,決定親自帶領軍隊,到辰州府和善耆、良弼等人碰頭,得好便罷,如果得不好,就在辰州府布防,將溥偉一行擋住,盡管趙爾巽、楊文鼎並不想與溥偉開戰,但如果溥偉執意要占領湖南,那也就講不起,隻能拚死一戰,打贏了固然是好,如果打輸了,大不了就去投奔華東政*府,總有個富家翁可做。

周馥投靠華東政*府之後,仍被委任為浙江省的主政官員,這也讓不少督撫大員們有些意動,至少自己多了一條後路,而且誰都知道,現在華東政*府的主要精力在經營北方,才無瑕南顧,而等到北方穩固了,華東政*府揮師南下,收取江南,誰能夠抵擋得住。因此如果現在有機會,能夠在華東政*府謀個一官半職,即使不是封疆大吏,但到也不失為一條長久之計。

這段時間裏趙爾巽、楊文鼎己經在長沙聚集了6000餘軍隊,雖然這時兩人也都麵臨著其他督撫大員的共同問題,就是對地方武將的指揮遣不大順手,但阻止溥偉一行進湖南,是眾人的共同利益,因此這次湖南的武將可沒有敷衍兩人的命令,由長沙總兵劉永名親自領頭支持,嶽州、常德、衡陽等地的武將也都領兵前來,不管素質如何,但人數是不少了,趙爾巽、楊文鼎也不由行信心大增。

兩人帶領著軍隊來到辰州府,還沒等有所行動,善耆卻給趙爾巽寫來了一封信,信中稱溥偉此行隻是借道湖南,真正目的地是廣東,因此希望趙爾巽、楊文鼎能夠借道讓行。

看完善耆的信之後,趙爾巽、楊文鼎也都稍稍鬆了一口氣,如果溥偉一行隻是從湖南借道的話,兩人到是可以接受。不過兩人也都是老江湖,善耆的這封信可也不能全信,不定是玩假途滅虢也未可知。兩人商議之後,給善耆回了一封信,表示可以借道,但其中的細節,則想請善耆到辰州府來當麵協商。

這封信其實是一個試探,如果借道湖南是假,善耆必然心中有鬼,不敢來辰州府,而如果善耆敢來辰州府,且表示借道湖南是真的可能性頗大。

時間不長,趙爾巽、楊文鼎又收到了善耆的回信,表示願意來辰州與兩人當麵協商。趙爾巽、楊文鼎又驚又喜,趕忙派人到辰州去迎接善耆。

而善耆和良弼兩人與原英國駐清廷公使朱爾典一起,隻帶了二十幾個隨行人員來到辰州。趙爾巽、楊文鼎看了,也不由得又相信了幾分。既然對方的真實目地隻是借道,那就沒有必要再敵視了,因此趙爾巽、楊文鼎也舉行了盛大的儀式,歡迎善耆等人進入辰州。

雙方見麵之後,善耆再次表示,溥偉這一行隻是借道經過湖南,絕無他意。當然善耆也十分動情的勸兩人,如今國事艱難,舊臣更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華東政*府,因此希望兩人能夠奉立溥偉為君,當然向溥偉稱臣之後,湖南依然還是由兩人管轄。現在四川的情況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