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婆羅洲(六)(1 / 2)

不過羅嶽、楊建中、施佩三人到是很快達成了2項國家層麵的合作協議,就是在婆羅洲修建鐵路和公路。

德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主要是戰略價值大於經濟價值,由其是沙巴、蘭陶兩塊殖民地,依托著龐大的婆羅洲,在戰爭時期,可以做為德國海外戰場的主基地。

隻是沙巴和蘭陶分居婆羅洲的南北兩端,直線距離相距超過1000公裏,雖然有海運可以相同,但在戰爭時期,海港容易被封鎖,而且運輸船隊也容易被敵方艦隊攔截,因此在陸地上修建一條連通沙巴和蘭陶的鐵路,確保戰羊兩地的連通,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要修建連通沙巴到蘭陶的鐵路,就必須經過華東政*府的領地,同時還涉及到鐵路的歸屬權和經營權等一係列的問題,畢竟華東政*府可不是清廷,可以任由宰割,因此德國必須以十分認真態度,並在充分考慮華東政*府利益的基礎上與華東政*府進行協商才行。

德國向華東政*府提出的條件有兩個,第一是由德國全資修建沙巴到蘭陶的鐵路,並且自主經營,每年隻需要向華東政*府支付鐵路所租地區的費用;第二是由雙方合資修建,並合資經營,當然雙方的占股比列可以再協商,而且鐵路所占的土地費用可以折算成華東政*府的資本入股。

而對於德國提出的條件,華東政*府首先表示認同德國方麵的提議,同時向德國提出了一個更為龐大的計劃,即修建一個連通弗裏德裏希、古晉、坤甸、馬辰、蘭陶、馬林達等六個婆羅洲的沿海城市,形成一個貫通婆羅洲內陸的鐵路網,由華東政*府和德國合資修建,並共同經營,華東政*府可以用土地入股,德國也可以用技術及設備入股,雙方持股比例可以再協商。

第二,邀請德國參與環婆羅洲公路的建設,將沙巴和蘭陶也納入到環婆羅洲公路的建設中來。條件與婆羅洲的鐵路網建設基本相當。

華東政*府的這兩個計劃,自然要比德國的計劃龐大得多,不過一但完成,將可以形成一個由鐵路、公路組的縱橫貫穿婆羅洲的交通網,不僅可以極大的促進婆羅洲的經濟發展,同時還能夠大大強化華東政*府對婆羅洲的統治,可以說這個交通網一但建成,華東政*府將可以牢牢控製婆羅洲的全境。

而對德國來說,這個交通網建成,收益也同樣十分可觀,一方麵婆羅洲的經濟發展了,沙巴、蘭陶地區的經濟同樣也會有極大的提高,同時也可以給德國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雖然沙巴、蘭陶地區對德國更多的是戰略價值,但經濟利益也不容忽視,畢竟殖民地的根本價值還是在於為宗主國獲取財富,而且沙巴、蘭陶地區的建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國也不能光投資,不講收益。另一方麵現在德國己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第二經濟大國,但國內的場有限,總計領土不到60萬平方公裏,人口也隻有5000萬,急需要開拓海外市場,消化德國國內的工業產能,這也是德國急於和英國爭奪霸權的原因之一,而婆羅洲的交通網建設,需要的人力物力相當大,也有利於德國消化一部份工業產能。

即使是從戰略價值來說,婆羅洲的交通網一但建成,在戰爭時期,沙巴、蘭陶地區也可以源源不斷的從華東政*府獲得各種資源,英國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遠比隻靠港口,或1、2條鐵路線要好得多。

不過這個計劃的工程量十分龐大,僅是鐵路就超過5000公裏,再加上公路的建設,即使是與華東政*府進行合建,德國也同樣要投入巨額的財力物力,而且耗廢時日,完成這個計劃的時間至少需要10年左右,才能見到收益,因此這根本不是施佩所能夠決定的。

於是施佩立刻向德國國內報告,請國內決定。而德國國內經過了幾天的討論之後,最終決定,可以接受華東政*府的這個計劃,但也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必須首先完成沙巴到蘭陶的鐵路,同時這條鐵路必須由德國主導經營;二是德國最多隻能負擔其中35%的工程量。

婆羅洲的交通網再好,但對德國來說,沙巴到蘭陶的鐵路才是核心,這條鐵路必需被德國控製,另外婆羅洲的交通網建成之後,華東政*府的收益才是最大的,畢竟婆羅洲大部份的土地都是華東政*府所有,因此德國當然不可能出大頭。

德國提出的這兩個條件,華東政*府都可以接受,其實華東政*府將德國拉進來,主要的目地還是希望借助德國的投資和技術,畢竟現在華東政*府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婆羅洲的建設,德國能夠承擔一部份,華東政*府也就能夠省一部份,另外現在德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是這個時代最頂尖的,確實遠在目前的華東政*府之上,而且婆羅洲的地形條件並不好,因此對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有德國的技術支持,自然是更有把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