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府的訪問艦隊在三寶壟停靠時,受到了當地華人的熱情歡迎,僅是到碼頭迎接艦隊靠岸的民眾,就達5000餘人,現在整個自治區的人口約有150餘萬,其中華人及後裔約有100餘萬,而在三寶壟長期定居的華人約有30餘萬,因此這次是有超過百分之一的華人來到港口迎接訪問艦隊的到來。
而在歡迎華東政*府訪問艦隊的民眾中即有自治區的官員,也有各行業的商人,但最多的還是學生,超過了3000人。
原來自治區成立之後,十分重視對年輕華人的教育,行政官張秩君也投入了大量資金,興辦教育,同時也引入私人資金,投資教學,現在己共計建成了20餘所公立,私立學校,其中僅大學就有4所,公私各兩所,而華東政*府更是自治區教育投資的大戶,先後在自治區建立6所小學,3所中學,1所大學,占去自治區學校的近一半,而且由於有自治區政*府的財政補貼,無論公立還是私立,中小學的學費全免,大學的學費也很低,家境較差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學生貸款,因此絕大部份自治區的適齡青少年都進入各級學校學習。
而自治區學校的教學內容和華東政*府十分相似,都是以近現代的自然科學教育為主,但同時也保留著相當部份傳統文化的內容。因此在理科方麵,和華東政*府的各級學校采用的是相同的教材,而文科教材的內容,也有七成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國學、曆史、地理、政治經濟學等科目中,加入了東南亞地區的特殊內容,由其是對歐洲國家對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史,以及對華人的欺壓,持嚴厲的批判和否定態度,特別是在曆史或社會經濟學的內容中,不僅對鄭和下西洋進行正麵描敘,而且蘭芳共和國的內容也是很重要的篇幅,這些當然實際是為將來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自古以來”確定文化理論依據。
同時,各級教育對華東政*府自然都是讚揚,歌頌為主,政治立場的傾向十分明顯,就是在爪哇華人的思想中確定華東政*府是救世主的觀念。
在華東政*府的規劃中,東南亞地區是未來中國的勢力範圍,而東南亞的華人,則就是未來中國控製,整合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基礎。在舊時空裏,由於時代和曆史的因素,東南亞的華人對新成立的中國並沒有太強的歸屬感,這不僅讓東南亞的華人又多受了許多苦難,也讓新中國遲遲難以在東南亞地區打開局麵。
而這個時代,東南亞地區的華人對中國還有著十分強烈的歸屬感,幾乎所有華人都視自己為中國人,雖然華東政*府並不算中原王朝的正統,但去代表著進步、開放、進取的力量,而且此前華東政*府出兵爪哇護僑,又打贏遠東戰爭,讓東南亞華人的地位得到大幅的提高,這些自然都讓東南亞華人對華東政*府充滿了好感的情緒,甚致大部份東南亞華人都將華東政*府視為自己的祖國。
雖然華東政*府也知道民心可用,但並不表示東南亞地區就不用經營了,經貿來往就是進一步加強華東政*府和東南亞地的聯係,另外在文化層麵,輿論引導上,也同樣是要加強,由其是對東南亞華人的年輕一代,更是要盡早的加以引導。因為年輕人的世界觀尚未形成,在這個時候加強對他們的影響,效果要比他們的父輩好得多。
現在就是初見成果的時候,得知華東政*府的訪問艦隊到達爪哇,自治區的各學校也都組織起來,組隊到港口歡迎,並且還打出了各種不同的歡迎標言。當然這也是得到了自治區政*府的同意和支持的,而且在艦隊停靠碼頭之後,各學校均派出代表,向各軍艦獻上鮮花和旗幟。
艦隊在三寶壟停留了5天,每天都會和自治區的各屆人士組織舉行各種聯歡、座談等活動,並訪問了政*府、社談、工廠、學校等,同時每天還定期開放軍艦,讓自治區的民眾上艦參觀。
向居民開放軍艦參觀,在華東政*府內部己經進行了多次,並且逐步形成了慣例,這樣的做法可以加強軍民之間的關聯,讓軍隊顯得更親民,更接地氣,同時也能增強民眾對軍隊尊重和信心,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而在爪哇卻是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活動,自然也引起了當地民眾的極大興趣,因此每天參觀軍艦的人都是絡繹不絕,排起了長隊,而登上軍艦參觀的人則都成為未來相當時間內向別人吹噓的資本。
而就在艦隊停靠三寶壟期間,荷蘭殖民當局始終保持著沉默,不發表任何意見,因為也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因此幹脆就不說算了。但卻沒有想到的是,艦隊收到了英國樟宜基地發來的訪問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