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樂之歡迎儀式算是十分圓滿結束,各人都覺得自己收獲頗豐。
隨後周馥和迎接的官員們一起,將王樂之一行人領到省政*府辦公地點,實際上就是原來的浙江巡撫衙門,現在作為臨時的省政*府辦公點。
王樂之入主之後,先招集省政*府的官員,簡單的說了幾句,並將自己帶的一行人員向他們作了介紹,並各自安排辦公的位置。然後又會見浙江各地的官員,當然基本都還是原清廷的地方官員留任,就算的有地方的主管官員不願留任,也是在地方官員中選人來代理。王樂之先肯定了眾人在前一段時間裏的工作,對眾人保持地方的穩定進行了讚稱,並表示這些成績華東政*府不忘記,然後才告訴他們,接任的官員將陸續到任,要求眾人做好交接的工作,確保地方權力平衡過度,而且他們的出路也都有安排,大可不必擔心。
其實這些人也早有這個思想準備,畢竟一朝天一朝臣,浙江易幟,地方官員自然都要換上華東政*府的人,之前是因為日本的威脅,為確保浙江省的穩定,才將原來的官員全部留任,現在危機解除了,那麼新的地方官員上任,也就是順理成章了,因此原來暫時留任的清廷官員也都十分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能留下來另有安排就留下來,不能留下來就回老家去當個普通百姓。
接下來的工作當然是省政*府的交接,周馥己經把相關的資料都準備好了,因此立刻就著手進行交接,當然資料的檢查,記錄、簽收等工作都是有工作人員完成,到是用不著王樂之、周馥親自動手,不過周馥還是需要將相關情況向王樂之進行簡單的彙報。
聽完了周馥的彙報之後,王樂之道:“不知道周先生對自己的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呢!”
周馥道:“在下自然是聽憑政*府的安排。”
王樂之嗬嗬笑道:“這段時間周先生在浙江的工作有目共睹,我們自然是不會忘記,隻是不知道周先生是想去青島任職,還是仍然留在浙江工作呢。”
周馥聽了,心裏也連翻了好幾個念頭,從他心裏來說,當然是希望留在浙江任職,因為去了青島之後,肯定隻能被任命一個閑職,李經方也是等了好幾年,才是在外事委員會是謀了個職位,而留在浙江,還能幹一些實事,畢競自己在浙江任職多年,熟悉情況,不過華東政*府是否能放心自己在浙江呢,王樂之又是不是在試探自己,因此最終還是道:“在下願聽從政*府的安排。”
王樂之點了點頭,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再糾纏,道:“今天安排王福庵、吳隱這些人到碼頭來接我,是周先生安排的嗎!”
周馥心裏一緊,趕忙道:“不是,他們是應浙江的士紳相邀,而且聽聞省長精通書畫,久慕大名,因此才前來迎接省長的。”
王樂之又嗬嗬笑道:“這麼看來我的名聲不小啊,連浙江這邊都知道了。”
周馥的心裏又是一突,不知道王樂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略一思索,道:“省長不是也知道西泠印社之名嗎!浙江的士紳這也是一番好意。”
王樂之道:“是啊,確實是好意,而且我也真的是久聞西泠印社的大名,到浙江來上任,也早就想會西泠印社,隻是沒想到一來就碰上了。”
周馥心裏也有些不解,西泠印社雖然是以研究金石印畫為主,王福庵、吳隱等人也算是篆刻書畫方麵的名家,但現在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社團,就算是王樂之喜歡書法,也沒有必要對西泠印社如此重視吧,而且在碼頭就約定,明天去西泠印社參觀,不是到是什麼用意。
這時王樂之又道:“今天我在碼頭就和王福庵、吳隱說好了,明天去西泠印社,周先生如果有空,不妨陪我去一趟,也欣賞一下他們的收藏。”
周馥忙道:“是,在下願陪省長同行。”
當夜無話,第二天一早,王樂之、周馥帶上幾名工作人員和警衛員,一起出發,去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於杭州孤山南麓,東至白堤,西近西泠橋,北鄰裏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麵積7090平方米,建築麵積1750平方米。印社建築不是傳統的縱橫格局,而是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亭台樓閣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 主要建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在舊時空裏,也是杭州的著名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