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海軍部之後,黃哲立刻向尚晉峰等海軍的高層人員彙報了這次去飛機研發組,和張直的溝通情況,同時也提到了水上飛機的試飛。
果然,尚晉峰等海軍的高層人員聽了之後,立刻對水上飛機產生了相當的興趣,畢竟偵察能力也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幾艘現代軍艦在的時候,實際參戰的時候並不多,主要是提供指揮、射擊參數計算和偵察預警,現在所有的現代軍艦都己經退役,一切都隻能靠這個時代的技術,因此飛機研發組研發出了水上飛機,確實可以提高海軍艦隊的偵察能力。
而張直也承諾,確保極時研發出海軍所需要的艦載機,這也解決了航空母艦建造的最大難題,其他的如阻攔索、魚雷什麼的,其實都好解決。
於是尚晉峰立刻讓黃哲修改造艦計劃,加入兩艘航空母艦,以及30架水上飛機,而水上飛機母艦,則用海軍所屬的運輸貨船改裝,因此不列在這份造艦計劃之內。
黃哲連夜修改了海軍造艦計劃,同時也提到了改造水上飛機母艦的計劃,黃哲選擇了兩艘運輸船福慶號和福全號進行改造,這兩艘運輸船是在遠東戰爭中俘虜的英國運輸船,一艘標準排水量13320噸,載重5800噸;一艘排水暈12180噸,載重5200噸,而且船況都不錯,非常適合改造成水上飛機母艦。黃哲計劃,拆除甲板上的多餘建築,安裝兩重吊塔,並將甲板下的倉室打通加固,這樣每艘水上飛機母艦可以搭載12-15架水上飛機,跟隨艦隊一起作戰。另外在新建的戰列艦、大型裝甲巡洋艦上都安排攜帶兩架飛上飛機。
而第二天再次討論時,眾人也都沒有多少異議,其實在第一次討論時,眾人就都沒有什麼意見,何況現在又加上兩艘航空母艦。隻是擔心在增加了兩艘航空母艦之後,華東政*府的造艦能力是否能在五年內完成這個計劃。以現在華東政*府的四大造船廠的生產能力,完成這個計劃確實有些困難,但這四大造船廠的規模都還在擴大當中,因此在這個五年造艦計劃的後期,四大造船廠的規模擴大之後,也就差不多了。
於是海軍部將這份計劃提交給行政院審批,時間不長,行政院的審批結果也下來了,除了兩艘航空母艦之外,其他造艦計劃,包括30架水上飛機全部批準通過。
當然那兩艘航空母艦,行政院也並不是不批準,隻是要求將這兩艘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單列出來,然後重新製定計劃,包括艦載機以及相關的武器配套設備在內,一並詳細列出。同時要求由海軍部牽頭,彙同飛機研發組、兵工廠等部門,成立一個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小組,共同製定這份計劃。
夏博海、秦錚、肖建軍都是海軍軍人出身,自然知道艦空母艦的作用,海軍要發展航空母艦,他們自然是會全力支持,隻是航空母艦是一個複雜的係統綜合工程,既使在這個時代,航空母艦的技術水平比戰列艦低,但綜合性卻是要高過戰列艦,因為航空母航是艦船和飛機的綜合體,因此艦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必須是和艦載機同時進行,並且還要互相溝通協商,決不閉門造車或是各司其政。當然也不是海軍部能夠決定的,畢竟飛機研發組和海軍不是一個係統,因此隻能夠由行政院出麵來協調。
造艦計劃審核下來之後,海軍部立刻組織成立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小組,由黃哲任組長,飛機研發組那邊,張直也加入進來,兵工廠也派來了代表,各方首先進行協商,確定了一些統一的標準,然後才各自分頭進行設計。
海軍當然是負責設計航空母艦的艦體,黃哲本來就進行了初步設計方案,因此在原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深化,很快就拿出來正式的設計方案。
新設計的航空母艦采用了直通式甲板,長215米,寬30米,首尾向內收,寬27米,大體呈一個腰鼓形狀,並在甲板首端設6度上翹滑躍甲板,幫助艦載機起飛。而甲板尾端1/3-1/4處,設3根阻攔索,輔助飛機降落。甲板右側設指揮部、桅杆和煙囪等組成艦島,長36米,寬4.2米,並在艦島前後各設一部側舷升降機。
這一型航空母艦沒有設斜角甲板,這主要是由於斜角甲板的技術過於複雜,由其是在飛機降落時,飛機必須要保持和航空母艦呈一定的角度,在這個缺少引導飛機降落設備,飛機性能也並不完善的時代,這種降落方式的技術難度較大,因此放棄了敘角甲板的設計。雖然這樣一來,飛機在航空母艦上的起飛降落不能同時進行,但作為華東政*府的第一型航空母艦,還是保守一些為好,畢竟斜角甲板的設計是到舊時空裏2戰後期才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