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空的歐洲五大足球聯賽中,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曆史最短,是在1963年才正式成立,而在此之前,德國足球錦標賽一直都是德國國內最高級別的足球賽事,其曆史長達60年之久,並不比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短多少。
德國足球錦標賽是賽會製比賽,分為地區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到現在己舉行了11屆,這次德國足協安排與華東政*府足球隊比賽的4支球隊都是實力不俗,斯圖加特隊是1908年亞軍,柏林維多利亞隊是1907年亞軍、1908年冠軍,紐倫堡隊是1906年亞軍、萊比錫隊是1903年、1906年冠軍。派出這樣4支球隊和華東政*府足球隊比賽,也表示德國足協對這次華東政*府足球隊訪問比賽的重視。
而俱體的比賽時間安排是,在5天以後的9月10日對斯圖加特隊,9月13日對柏林維多利亞隊,9月17日對紐倫堡隊,9月22日對萊比錫隊。9月25日四國運動會正式開始,所有比賽均在柏林舉行。仇義對這4場比賽的安排十分滿意,認為這樣的賽程也有助於球隊以賽代練,以練促賽,逐步恢複狀態。
於是足球隊立刻進行恢複性訓練,因為隊員在輪船上一直保持訓練,隊員的體能狀態、球感並不差,恢複的主要是長期航海之後上岸帶來的不適應,其次是整體打法。
不過5天的時間,隊員們雖然基本適應了上岸後的活動,起碼腳下不飄了,但就這幾天讓球隊恢複整體打法,時間還不夠,畢竟在船上狹小的範圍裏訓練了40餘天,一時全隊都有些不適應大球場。
當然仇義也明白自己球隊的問題,而且這第一場比賽的關係重大,也不能有失,因此果斷的采用541的陣形,先立足於防守不失球,然後伺機反擊。
因此在第一場對斯圖加特隊的比賽中,華東政*府足球隊的整體性打得一般,主要的表現在於全隊的隊型收得較緊,三條線該展開的時候未能充份展開,而且打得較小,隊員之間的小範圍短傳多,長傳少,由其是大範圍的橫向長傳轉移幾乎沒有,絕大部份傳球的距離都在10米以內,從場麵來看,到是頗有些南美球隊的風格。
不過盡管如此,但華東政*府足球隊還是表現出了良好的技術水平和小範圍的配合能力,隻是進攻的速度沒有打出來,但整場比賽華東政*府足球隊的控球率極高,超過了70%,經常會出現斯圖加特隊的隊員被華東政*府的傳球配合耍得團團轉的麵。也贏得了不少掌聲,一方麵是為華東政*府足球隊的精彩表現;另一方麵也是受德國的輿論宣傳,德國民眾對華東政*府的印像很好,並沒有歧視。
當然這也和華東政*府取得遠東戰場的勝利有極大的關係,德國是在無數的鐵血戰爭中建立起來的國家,國民對軍事戰爭有十分狂熱的崇拜,由其尊重戰爭中強者,華東政*府在遠東戰爭中擊敗英法俄日諸國,自然也贏得了德國上下的尊重,否則無論德國怎麼宣傳,也不可能改變民眾對華東政*府的看法。
上半場,雙方都沒有進球,以0:0結束。其實華東政*府足球隊盡管發揮得並不理想,但還是獲得了一些進球機會,隻是因為種種因素,加上運氣欠佳,因此都沒有把握住,其中有兩次擊中門柱,還有一次單刀射門太正,被守門員撲住,這一方麵是由於華東政*府足球隊在控球和場麵上都占有明顯的優勢;另一方麵也是這個時代的足球技戰術還十分原始落後有關。
職業足球隊畢竟不是以前和華東政*府比賽的軍隊球隊相比,還是有一定的技戰術章法,並非亂打胡踢,斯圖加特隊采用的是這個時代最流行向235戰術,即2名後衛,3名中場、5名前鋒的陣容打法。
以舊時空的觀點來看,235陣型是一個攻守極不平衡的戰術,典型的頭重腳輕,過於重視進攻而極度輕視防守,但在這個時代,這其實是一個攻守兼備的陣型,因為以這個時代的足球技戰術,2名後衛對5名前鋒是完全足夠的,原因就是“越位”規則。
在沒有“越位”規則的時代,足球基本沒有什麼戰術,基本就是後場大腳開到前場,讓前場的隊員去爭球進攻,球場上的位置隻有前鋒和後衛,還沒有中場的概念,往往在進攻時,在前場堆7、8個人,後場隻留2、3個人,防守時則反之。
但在1874年,英國製定的《足球比賽規則》中,確定的越位規則為:本方球員和對方門線之間隔有三名對方球員(含守門員)時,可以向前傳球。後來又對越位規則不斷完善,包括在本方半場,沒有越位,發界外球、角球、任意球時,沒有越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