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 /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於奧地利摩拉維亞弗萊堡一個猶太羊毛商人家庭。由於生不逢時,和別的猶太家庭一樣,他們家一直受到反猶太者的迫害和歧視。弗洛伊德4歲時,全家遷到維也納。惡劣的環境,從小就使他養成了堅強不屈的品格。

由於遭受迫害,弗洛伊德沒有上過小學,盡管父親的知識有限,但卻四處借書給他閱讀,在父親的培養下,弗洛伊德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段時期他比上學的孩子讀的書還要多。

10歲時,環境稍有變化,弗洛伊德上了中學。在中學的幾年裏,弗洛伊德讀書非常刻苦。他不滿足教科書中所講到的知識,總是按教科書的提示去閱讀大量的參考書。他把解難題當作一種樂趣,這一愛好培養了他獨立思考,敢於解決困難的精神。

弗洛伊德除了學好所有的課程外他還閱讀了大量課外書籍,而且還自修希伯來文,他精通拉丁文、希臘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整個中學時期,他年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弗洛伊德曾打算將來去學法律,但當時正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風靡歐洲。他說:“達爾文當時提出的那些頗有爭議的理論,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他的理論可望使人們在認識世界這一方麵大大地向前邁進一步”。於是他準備去學醫。中學畢業後,他由於品學兼優被保送到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

當時巴斯德創立了細菌學,弗希納創立了心理學,孟德爾創立了現代遺傳學,這些劃時代意義的科學成果,對弗洛伊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於人的思想及整個人體的奧秘,吸引、推動著這位醫學院學生更加去努力鑽研、學習,他除了必修的專業課外,還要去聽哲學、動物學、解剖學、生理學等課程。據說,他在大學的幾年裏幾乎沒荒廢一天的時間,因此他還沒畢業就憑自己的真才實學當上了生理學教授布目克的正式助手,並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了幾個難度很大的科研項目,這使他在奧地利科學界初露頭角。1881年,他順利地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第二年成為維也納醫院的臨床實習醫師。不久,他在布呂克教授的熱心推薦下,得到了一筆留學法國的獎學金。他在法國著手研究精神病和催眠法,並得出結論:如果催眠術能導致神經錯亂,那麼神經錯亂也許是由自我暗示所致,因為催眠術使患者對頭腦中原先沒有意識到的東西產生了反應。

1886年弗洛伊德回到維也納,他結合自己的神經病醫學實踐,於1895年與布洛伊爾合著《癔病之研究》一書。他在共同的研究中發現,如果使病人進入輕度催眠狀態並讓其暢所欲言,就有可能使其恢複記憶,而這些記憶正是由於被拒之於自覺的觀念之外,受到壓抑並變得無意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