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改名(1 / 2)

李習此時對馮耀已經是完全的信任了,當然不會再有所顧忌和隱瞞,於是一五一十的將自己所知道的事全數講了出來。

早在去年春天,青徐一帶的戰事漸漸減少,原先信奉太平道教的黃巾教徒不是投降便是身死沙場,青徐一帶平民百姓也慢慢的恢複生產,而道教因為黃巾軍的原因也被朝廷認為是邪教,但凡是信奉道教之人,不管是不是太平道,也不管是不是黃巾餘黨,都會被官兵當作賊兵抓起來殺頭領賞,這時,丹陽人笮融被徐州刺史陶謙任命為下邳相,並掌管下邳,彭城,廣陵三郡數十縣的錢糧征收和運輸。

但是笮融在得勢後並沒有聽從陶謙的話,將三郡錢糧全部占為己有,為了更好控製治下百姓,開始大力宣揚佛教,凡是加入佛教或是信奉佛教的百姓便可免除徭役賦稅,而不信佛教者便咒其入地獄,增加其徭役賦稅。一時,百姓爭相加入佛教,甚至外地人也遷居到下邳信奉佛教,隻為了能夠免除徭役賦稅。

李習的父親認為笮融的做法完全為了一己私利,愚弄百姓,於是拒絕信奉佛教,可哪曾想到,今年秋天,麥子剛剛成熟,曹操便進攻徐州,見糧搶糧,見男人殺男人,見女人搶女人,所到之處,雞犬不留。

笮融懼怕曹操聲勢,帶上了這些年積累的錢糧,還帶上數萬佛教信男信女南下廣陵避禍,而那些不信佛教的百姓則被拋棄。

為了避禍,這些被拋棄的百姓大多數都選擇了西進,希望能夠到達荊州,在漢室宗親劉表的庇護之下安居樂業,或是再次西進,進入遠離中原戰亂的益州避禍,去到同樣是漢室宗親的益州劉焉治下安家。

而汝南郡則是西進的必經之路。

對於李習的話,同樣是一路逃難來的戴陵亦是感同身受,對李習的話十分的認可,並大罵笮融是忘恩負義。

馮耀細問之下,才知道戴陵和笮融是同鄉,還曾救過笮融之命,沒想到後來到徐州投奔笮融,笮融不但不念舊情,反而擔心戴陵以恩相挾,於是派人刺殺戴陵。

“沒想到那笮融是這等小人!”一向很少開口的陳到此時也忍不住罵道。

“李習,想不到你的身世如此可憐!不知你以後作何打算?”馮耀歎著氣,取出了二兩白銀,交到李習的手上,又說道:“李習,若說那銅錢已經沒人願意要,不值錢了,這二兩白銀我想是不會貶值的吧,你權且收下,這一路西去,也好買些糧食吃。”

李習哪肯收下這銀兩,慌忙跪倒在地,“恩公!若是恩公不嫌棄,李習願認恩公為主,赴湯蹈火,在所不惜,隻要恩公能日日賞得某一口飯吃便足已!”

馮耀心中暗喜,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其實他根本不想要李習走,隻不過試探一下李習,看其反應,李習果然沒有讓他失望,雖然現在李習剛剛年滿十三,但是馮耀已經看出李習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小小年紀就能收伏一幫小子,還能在亂世中生存下來,確實是有幾分本事!如今天下大亂,自己又沒有一點根底,想要去招降那些成名的天下名將或是說服那些雄據一方的地方豪強扶自己為主,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而像李習這樣的孤兒,如果好好培養,日後絕對會是自己的忠實的手下,一旦時機來臨,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