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原格局(1 / 2)

要想爭霸中原,必先爭中原三大寶地!

第一處,無可爭議,大漢舊都洛陽!洛陽位於嵩山之北,黃河之南,處於群山懷抱之中,卻又交通便利,易守難攻,是中原通往西涼必經之咽喉之地,氣候適宜,糧產豐富,可自給自足養百萬兵馬!東有虎牢關,西有潼關。

第二處,當屬南陽郡,南陽位於嵩山之南,是一個地理位置非常好的盆地。北麵嵩山洛陽黃河為天然屏障自不必說,這麵西麵是連綿幾千裏的秦嶺,東麵伏牛山也是千餘裏的存在,南依長江最大支流漢水,更絕妙的是,在南陽郡東北角,伏牛山脈竟然開了一個大大的隘口,這個隘口依水而行,可以很方便的通行大型車馬。南陽在易守難攻上比洛陽稍差,但是南陽良田千裏,人口稠密,是中原通往南方和西南方的咽喉之地。

第三處,就是泰山山脈一帶,或者說是泰山的支脈,方圓數百裏的巨野澤及梁山群山。梁山山脈共分為青龍山,老虎山,龜山,鳳凰山,以及梁山主脈。這五大山脈跨東郡,東平國,任城國,魯國,山陽郡五郡數十縣,更在梁山腳下,幾乎整個泰山山脈南部,中原北部的水流全都彙集在了巨野澤中,數百裏水麵波光鱗鱗。而在北麵,黃河,濟水更是兩道天然防線,造就了梁山一帶獨特的地理,說起易守難攻隻在南陽之上,物產則更豐,隻是可惜不是咽喉之地,隻能排第三。

……

興平元年夏六月一日

汝南郡平輿城北二十裏外,一陣得得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十三個威猛的騎兵駕馬急馳,在他們身後的官道上,一路的塵土飛揚。

這十三人不是別人,正是奉命回平輿招兵的馮耀等人。

這十三人分別是馮耀,周倉,陳到,戴陵,許顯,周征,張石,王霸,何銅,何鐵,陳任,趙旺,劉順。

每個騎兵的背上都斜挎著一張鐵胎弓,腰中的箭筒中有著二十支短箭。

雖然都是輕弓騎兵,但每個騎兵幾乎都有一件以上特殊兵器,馮耀長劍中盾,周倉黑龍噬日刀,陳到丈十蟒神槍,戴陵破天狼牙棒加精鋼大盾,許顯精鋼馬刀中盾,周征鬼頭刀,何銅大盾短刀,何鐵大盾短刀,王霸大盾短刀,張石大盾短刀,陳任長槍,趙旺短斧中盾,劉順短戟小盾。除此以外,所有人都配有統一的,一尺多長的匕首一柄。

馮耀臉上臉色凝重,眉頭緊鎖,除了不時發出各種命令外,就是專注的策馬急馳!因為汝南再度失陷了,這次不是簡單的流民作亂,而是黃巾軍剛剛攻占了汝南郡!這是馮耀剛從路上逃難的百姓中獲得的信息。

……

而在與此同時,徐州下邳城中,徐州牧陶謙病重逝世!

自從前不久曹操二次攻打徐州,連破數城後,陶謙驚嚇之下,為避曹操之鋒,連忙將州治從郯城移到了下邳城,可是連日來的驚嚇及操勞再加上水土不服,陶舊疾複發,不久便含恨而終。

州府大堂上,一方青綬銀印端端正正的擺在桌上,在桌後的主位上,陶謙再也不可能坐上來了。

大堂中分別坐著數人,陶謙的心腹中郎將曹豹,典農校尉陳登,別駕糜竺,豫州刺史劉備,原揚州刺史陳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