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劉協如今才十四歲,但也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目前在劉協看來,伏皇後之父伏完是可以信任的,董貴人之父董承也是可以信任的,而且相比伏完,董承還有另一重身份,董太後之侄。
劉協幼時因害怕被何皇後害死,曾由其親祖母董太後親自養育!!這血緣關係加上董氏一族的養育之恩,既使身為皇後伏壽之父的伏完也不敢與董承相比,如今董承的女兒又嫁給了劉協為貴人,這親上加親,更是加深了劉協對董承的信任。
於是命董承為代表,向李傕傳達想要東遷的意思。
大司馬李傕哪能同意,直接就將董承派來的使者趕出來府門。
董承先後派了不同的官員,甚至當今國丈伏完親自出麵,李傕仍是不同意。
第七次,董承大怒,親自前往大司馬府,見李傕怒道:“汝數次抗旨不遵,意欲何為?”
李傕亦怒,拔刀欲殺董承,被郭汜勸住。
李傕便喝道:“汝自恃身份貴重,以為吾殺不得汝乎!!”
董承哈哈大笑,批李傕道:“殺吾易,殺天下人難!!若吾死於此,隻怕天下諸侯必不會放過汝!!”
李傕心驚,自思殺樊稠後,一係列的動亂差點將他置之於死地,董承這一句話正好戳中其痛處,於是色厲內茬,喝道:“如今全長安的兵力皆在吾之掌握之中,吾要何人生,何人便生,要何人死何人便死!”
董承一笑,問道:“請問李司馬自認比之當年董卓何如?”
“不如又能如何!”李傕冷哼一聲,背過身子。
董承又問:“請問當今天下諸侯實力比之當年何如?”
“這……!”李傕沉吟不語,現在天下諸侯,好像並沒有一個與其交好的了,不管是北方的袁紹公孫瓚,中原的馮耀呂布袁術,南方的劉表劉璋,還是西方的馬騰韓遂,這些大諸侯,不要說一起來攻了,便是其中一位殺來,也絕不好受!
董承見狀,喝道:“既然如此,汝竟強行阻攔皇帝旨意,莫非是學當年董卓,意欲謀反了嗎?汝不怕天下諸侯得知後,領兵殺到京城來嗎!!”
“還有,如今長安瘟疫橫行,糧食不足,百姓每日餓死者不計其數,若還留在此地,隻怕不出數月,長安將再無一個活人,那時你便占得整個長安又有何用!!”董承繼續喝道。
李傕大驚,馮耀進攻河南尹的消息,他早就得知了,再加上長安近日的謠傳,他如何不懼,回想起當年董卓的慘狀,不由不寒而顫,而長安城的現狀,李傕比任何人都清楚!若再停留下去,萬一皇帝真的也餓死了,或是染病而亡,隻怕他真的要為千夫所指了,那時再悔之隻怕已經太遲了!!
這時,其侄正恨賈詡,便上前說道:“叔父,可恨賈詡臨走還欲陷害吾等,讓叔父將皇帝控製在長安城,這不簡直就是欲借天下之兵來滅我西涼兵嗎?”
李傕猛然省悟,恨聲道:“吾中賈詡之計也!”
於是立即收起了怒氣,請董承上座,又將郭汜請到後麵密室商議。
郭汜道:“李親家,現在長安的形勢,隻怕會更嚴重啊,若不再想辦法,隻怕你我軍隊亦將無糧可食!!不如趁機提一些要求,然後放皇帝東歸,讓其自生自滅,若餓死或是病死,或是被殺死在半路,也怪不得我等,那時你再稱帝,便也不會有什麼人來反對了!!”
“嗯,此計不錯,不過吾認為還是吾留著重兵鎮過長安,你率兵一路跟隨繼續掌控為妙,如果情況不妙,你就隨時脫身離開,如果有對我等不利的決定,你也可以及時的控製!!”李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