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我會想辦法的!如果沒有其它的事,我想先回去了!”袁耀道。
袁術欲言又止,最終點了點頭。
馮夫人起身,一直將袁耀送到門口,慈愛的看著袁耀高大健壯的後背,“耀兒,父親其實是關心你的,隻是有些話不好說出口!”
……
袁耀回府後
仔細思考了登基後一些事,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有三,首先就是封官,這是袁耀重組自己勢力的最佳時刻,也是數千文官武將最為期待的時刻。
其次就是對劉氏宗族的處理,如何處理皇帝劉協,如何處理現在分封在各個諸侯國的劉姓王爺及侯爺。
再次就是如何真正的做到,既可以手握皇權,又可以長時間的離開皇宮而不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曹操、劉備這兩個袁耀曾經最為擔心的梟雄已死,其家族也已經沒落,不可能再對袁耀形成威脅,最讓袁耀猜忌的司馬氏,也淪落為一個普通的家族,除非袁耀刻意的重用,否則絕不會再出現如司馬篡位成立晉朝的事。
不過,除了必要的合情合理的手段外,袁耀也並沒有對曹、劉、司馬氏進行滅族,不想落下暴君的名聲是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袁耀不想因此而牽連太多人,這會令這個時代本就脆弱的文化再次受到打擊,會延緩社會文明的進步。
統一了大漢後,除了原先本來就有的名將外,各勢力的手下也紛紛投降,向袁耀效忠。
關羽、張飛、夏侯惇,這三員猛將,袁耀留下了,並善待。
袁耀並不打算將他們留在平輿賦閑,而是打算帶著他們去征服異族,若他們戰死在外,也不心痛,若是他們能幫著征服整個世界,那更無所謂了,全球都統一了,還擔心會有人造反嗎。
袁紹死後,手下的大將除了顏良戰死,其他的都還好,文醜、高覽、張郃等都還在三袁的手下,袁耀也不想將這些本就不是自己心腹的將領強行調到自己的手下,他還要利用他們去征服羅馬!
兗州的陳宮,這個當初曾風雲一時的人物,這輩子可能就要在濮陽令這個位置上終老了,袁耀也不想重用這種人,論智謀,袁耀身邊的郭嘉、賈詡和徐庶,哪一個都比陳宮強千百倍,論忠心,可能剛投降的關羽都要比他忠誠。
長沙的老將黃忠,還不算太老,剛剛四十八歲,若按五十四歲下野,也還能為袁耀征戰六年。
皇帝劉協該如何處理?
當然是不能明著殺了,袁耀打算將劉協流放到東國,東國(原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因為原住的男倭奴被殺盡,急需漢人遷移過去,將劉協遷過去,既可以利用劉氏家族的給當地帶來較高的漢文化,為東國的下一代教育發揮餘光,還可以防止劉協東山再起。
其他劉氏宗族的各個封國,要取消,對於那些曾支持過袁耀的王,可以降為侯一級,繼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那些不支持的劉氏一律降為平民,若還想要成為士人,也不是不可以,他們可以將手中掌握的錢財田產損獻給朝廷,以此來擁有爵位。
……
史實上,西元一九七年正月,袁術在壽春稱帝,國號仲氏,袁術為仲氏皇帝,但是最終成為悲劇,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圍攻袁術,戰爭、饑餓、瘟疫、死數百萬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