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眾生教?……平等?”攸飛虎表情有些詫異,想要多問些什麼,但是又想到袁耀說不會幹涉任何人的信仰,似乎沒有理由再問別的。
站在攸飛虎身邊的幾位印第安人,一陣麵麵相覷之後,其中一名問道:“袁……教主,你真的是來幫助我們的嗎?”
攸飛虎見狀,立即喝止道:“虎爪,袁教主是我們的客人,亦是我們的兄弟,是從遠方的故土而來,我們不能失禮了!?”
“是!酋長!虎爪知錯了!”虎爪低頭認道。
“攸酋長,沒有關係!如果有什麼困難,我一定會出手幫助的!”袁耀道。
攸飛虎笑了起來,搖搖頭,拉著袁耀的手道:“我們不要再談這些了,請隨我們一同返回部落吧!”
“好,我正有此意!”袁耀道。
攸飛虎一陣吆喝之下,飛虎族的族人排成了長隊,穿過河流向南而行。
山穀河流較溫暖的附近,並不是飛虎族的落腳地,而是在更南的南方一條河流附近。
在返回的途中,與攸飛虎的交談中,袁耀知道了先前唱的歌名為《侯喜王歌》。
當年,武王伐紂時,在攸地(徐州)封為侯的喜,率十萬精兵準備勤王,可是還沒有出發,就傳來了紂王兵敗身死的消息,作為攸侯的喜,與族人商議之後,決定帶著族人遷居。
這十萬精兵以及他們的家眷男女約有二十五萬人,攸侯喜與摩且將這二十五萬人分成了二十五個萬人部落,由二十五個酋長率領,每五個部落又組成一個大的族落,由五大王族率領。
這五大王族分別是:飛龍族、飛虎族、飛鷹族、飛蛇族、日烏月兔族。
飛龍族代表青龍,飛虎族代表白虎,飛蛇族代表騰蛇,日烏即太陽代表朱雀,……,這五族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中金一族,居於西部,木一族居於東部,火一族居於南部,水一部居於北部,飛鷹騰蛇兩族屬土居於中部聯係各方。
攸侯喜與摩且分為南北兩個大方向,讓五個王族分別從五個方向,跨海追逐太陽升起的地方,追尋大帝少昊的足跡,向東遷移。
最北的一個王族從陸地經平殷海峽(白令海峽)到達殷州最北方,再往南溫暖的地方,每年逐步遷移。
兩個王族是沿著袁耀來時的島鏈(阿留申群島)向東而行,再南行四處遷移並尋找其他王族。
北路的三個王族由喜統率,抵達殷州後,喜被尊為侯喜王,
兩王族南下,由摩且統率,經過(大洋洲)群島,最後渡海向東抵達墨齒國附近(墨西哥、秘魯),被尊為摩且王。
摩且王抵達(南美)後,往北而行,與侯喜王取得聯係後,建立摩且國(音墨西哥),侯喜王則要求所有殷地人(音印第安),記得殷人吃盡苦頭逃難的經曆,吸取教訓,永遠不要建立王朝,這樣才不會有戰爭,所有的殷地人要不斷的向更為廣大的土地上遷移,所有散開的部落永遠記得二十族曾是一家,永遠是兄弟。
這就是侯喜王歌的來曆。
侯喜王定下了許多的規定,諸如一夫可以多妻,但是近親關係的決不可結為夫妻,如果一個部落血緣較親了後,必須要與其它部落通婚,各部落之間要熱情接待其它部落來的男人或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