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決戰阿登(1 / 3)

由於第3集團軍在洛林地區穩步推進,使盟軍產生了一種盲目的樂觀情緒。許多指揮官認為,盡管德軍的防禦戰打得十分頑強,並不斷組織有效的反擊,但已是強弩之末,沒有力量再發動大規模的地麵攻勢了。但實際上,由於長期的戰鬥,盟軍兵力不足的問題也已經十分嚴重了,特別是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由於蒙哥馬利占用了美軍相當部分兵力和戰線的不斷拉長,使美軍在部署兵力時困難重重,一些地段的防禦力量極其薄弱,其中最薄弱的環節當屬阿登山區。

阿登山區是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與巴頓第3集團軍的接合部,地域比較寬闊,但在這延綿近百千米的戰線上,卻隻有三個師把守,主要把它用作新兵訓練場,未給予必要的重視,因此是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段。艾森豪威爾認為:阿登地區地勢險要,不便於大部隊調動,易守難攻,而且部隊的補給工作難度很大,因此德軍不會選擇在這裏發動大規模攻勢。如果德軍選擇在這裏進攻,將會犯兵家之大忌。對此,布萊德雷持讚同的看法,他甚至希望德國人從這裏進攻,認為敵人是自取滅亡。

此時隻有巴頓的頭腦很清醒,他預感到,垂死的德軍很可能還要下一次大的賭注,冒險發動大規模攻勢,這符合希特勒的性格。他認為,德軍若想在阿登山區進行冒險,隻能發動強大的裝甲部隊進攻。因此,他命令負責情報搜集工作的奧斯卡·科克密切注視德國第6裝甲集團軍的動向。11月20日以來,科克的調查情況顯示,德軍的精銳裝甲部隊及其他部隊正在阿登山區附近秘密集結,似乎在醞釀發起一次大的軍事行動。科克對此十分焦慮,他在12月9日的例會上發出警告:事態已經相當嚴重,在第8軍的正前方,德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處於壓倒的優勢,而且還在秘密而迅速地集結部隊,而第8軍卻無險可守,從兵力、軍械裝備到防禦體係都十分脆弱。但布萊德雷對此似乎視而不見,仍然認為,德軍在阿登山區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足為慮,他可以從北麵和南麵調動部隊圍殲敵人。但是很快,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以及蒙哥馬利都被敵人的舉動震驚了。

12月15日夜,月黑風高,德軍的13個步兵團和10個裝甲師早已做好了一切準備,枕戈待旦。16日,天剛蒙蒙亮,2000門大炮一齊向第8軍陣地猛烈轟擊,數百架飛機飛臨美軍陣地上空投彈,頓時,大地猛烈地顫抖,衝天的火光把天空映照得通明。正如同巴頓所料,德軍首先發動的是強大的裝甲部隊進攻,各類型號的裝甲車輛一邊用炮和機槍猛烈轟擊,一麵潮水般向美軍陣地湧來。麵對茫茫迷霧,從睡夢中驚醒的美軍全然不知發生了什麼情況,空軍和炮兵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援,美軍立即陣腳大亂。德軍的進攻達成了突然性。

當天下午,布萊德雷得到了德軍發動進攻的報告。他的第一個反應是暫不理會,靜觀其變。因為他判定,德軍對阿登山區發動的是有限的攻擊,其目的是對盟軍實施戰略牽製,迫使巴頓部隊推遲對“西牆”的進攻。到了晚上,前線吃緊,急電紛至遝來,布萊德雷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敵人發動了全麵進攻!曆史與布萊德雷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他所“希望”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次日,布萊德雷召集巴頓及其參謀人員到他的司令部,舉行緊急軍事會議。他向巴頓一行通報了戰況,並展示了從空中拍攝的戰場形勢照片。照片顯示,阿登山區已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德第5裝甲集團軍正在蜂擁而入,第8軍處在被動挨打的境地。布萊德雷的戰略意圖是,第1集團軍在北部堅守,可適時短促突擊,牽製進攻之敵,巴頓必須立即停止進攻,調3個師火速馳援阿登山區。布萊德雷介紹完情況後,猶豫地把目光轉向巴頓,征詢他的意見。布萊德雷知道,巴頓此時正在薩爾地區大踏步推進,即將取得重大戰果。他擔心,巴頓會因為撤銷薩爾戰役而大鬧情緒。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地區發動反攻。兩名德軍士兵從美軍戰士屍體上搜尋衣服和其他物品。其實,巴頓雖然視軍事榮譽如生命,但他是一個明事理、顧大局的軍人,他比任何人都更早預見到了阿登地區的這場危機,並深刻地理解當前形勢的嚴峻性,因此他不僅毫不猶豫地支持布萊德雷的決策,並馬上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為了說服手下的參謀人員,巴頓特地召集了一次第3集團軍全體參謀人員的會議,做了重要指示。他首先強調了阿登戰役的重要意義,並告誡大家“切莫驚慌”,以免“在部隊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安情緒”。然後,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要求大家:“我們必須盡快投入另一個戰場!我們必須習慣快速運動,而且這一次我們有權利更快地運動。我們要猛擊敵人的F腹部,持續不斷地打擊這些狗娘養的德國鬼子!”

最後,巴頓從容自若地闡述了自己的作戰部署,看來這一計劃他早已醞釀多時了。他命令第8軍從迪克奇附近向正北方向出擊;第3軍一部從阿爾隆攻向巴斯托尼,另一部從納夫夏托向前推進,削掉德軍突出部。

講完話後,巴頓習慣性地揮了揮手,命令參謀人員立即著手製定具體作戰計劃。10分鍾後,他乘車離開指揮部,前去參加最高司令部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

會議在凡爾登布萊德雷的司令部裏舉行,由艾森豪威爾主持。這是一次猛將如雲,群星薈萃的會議,與會者是各集團軍和各兵種的主要負責人。在這次會議上,艾森豪威爾充分發揮了他的組織才能,從而牢牢地握住了戰爭主動權。會議開始時,與會者的表情都非常嚴肅,會議室裏的氣氛顯得沉重和抑鬱。艾森豪威爾故意把開場白說得輕鬆自信,其目的是為了緩和一下會場過於嚴肅的氣氛。但並沒有達到目的,因為大家此時的心情是很難放鬆的。誰知巴頓這時開了一個玩笑,竟把大家逗樂了。他十分誇張地說:“講得好,讓我們打開門,讓那些狗雜種一直打到巴黎,然後我們再回過頭來,把他們一口吃掉!”打這以後,籠罩著會場的陰霾被一掃而光了。

分析完戰局之後,艾森豪威爾明確指出,阿登地區美軍必須全力堅守,盡可能拖延時間,由巴頓率領南路美軍調頭北向,盡快攻擊德軍南翼。這些主張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讚同。但在派遣多少部隊參加進攻行動的問題上,發生了一點周折。因會前布萊德雷曾命令巴頓派3個師北進,於是巴頓表示他可以拿出第4裝甲師、第26師和28師來,3天後即發起攻擊,待先頭部隊得手後,將發起更為猛烈的進攻。對此,艾森豪威爾表示不滿。他認為,巴頓此舉關係重大,僅3個師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為了保證打好這關鍵的一仗,並防止巴頓與艾森豪威爾之間發生爭執,布萊德雷立即出麵做了協調,當場拍板把米德爾頓的第8軍調給巴頓——這正中巴頓下懷。艾森豪威爾表示讚同,但他認為不能倉促攻擊,可以把時間推遲一至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