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空前慘烈的曆史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傑出軍事將領的湧現猶如雨後春筍。在這璀璨的群星之中,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小喬治·巴頓是一位極其特殊的曆史人物。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最有作為的高級將領之一。他必將以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驚人的戰績而載入史冊。
巴頓生活的時代(1885~1945年)正是社會、政治和科學技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偉大時代,美國進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時代,從一個二流國家躋身於強國之列,很快又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美國的陸軍也從一支小型的、分散的邊防部隊發展成為龐大的現代化正規軍隊,從戰馬和馬刀的時代進入坦克和機械化的時代。在這個關鍵性的曆史轉變時期,巴頓在美軍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威嚴的第3集團軍司令官巴頓將軍。當今世界各國都把裝甲兵視為陸軍的強大突擊力量,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坦克在戰爭中的作用達到了曆史的最高峰,它是陸軍中最現代化的攻擊力量,具有速度快、防護性好、火力猛和機動性高等突出特點,既可配合步兵作戰,又能在其他兵種的協同下獨立完成戰鬥任務。它具有長途奔襲、迂回包抄、連續發動強大攻勢的巨大能量,既能完成戰術性的攻擊任務,又能實現重大的戰略性使命。但在1917年以前,坦克還是一個新生兒,未受過戰火的考驗,其作用和前途受到人們的普遍懷疑。巴頓當時是一名優秀的騎兵軍官,並執著地熱愛這一古老的兵種。但是,出於對戰爭和軍事技術的深刻理解,也是他的天性和作戰風格使然,巴頓深深地感受到了裝甲時代的曆史性召喚,毅然選擇了裝甲兵這一前途未卜的新兵種。這是一個決定性的選擇,它不僅決定了巴頓一生的道路,也給新生的美國裝甲部隊送來了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1917年,巴頓在駐法美軍中參與了美國第一支裝甲部隊的創建工作,建立了裝甲兵的訓練學校,用法式輕型坦克組編成一支坦克旅。巴頓隨同該旅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聖米耶爾和默茲一阿拉貢等戰役。在戰鬥中,巴頓向人們展示了裝甲兵部隊的巨大軍事潛力和不可估量的前途。巴頓是美軍的第一位坦克指揮官,也是美軍中最早的坦克專家之一。但是,巴頓的這種地位和作用,在機槍、大炮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中尚未得到人們充分的認識,隻有在以坦克和飛機為標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才有可能受到充分的重視和理解。從這一意義上講,巴頓用辛勤汗水培育出的坦克之花,必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出豐碩的果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的坦克部隊鋪天蓋地般蜂擁而來,橫掃整個歐洲,充分顯示了大規模坦克戰的可怕威力。在危機到來之際,美軍的幾位高級決策人物幾乎同時想起了一個人——小喬治·巴頓。這位和平時期的“搗蛋鬼”是美軍屈指可數的坦克專家之一,而且惟有他具備指揮坦克戰的實戰經驗。機遇終於降臨到巴頓頭上了。1940年7月,55歲的巴頓受命出山,參與重建美軍裝甲部隊的工作。
巴頓親自參與創建的美軍裝甲部隊。在1942年1月開始的北非登陸作戰中,迎著巨浪按期在摩洛哥西海岸登陸,治服了當地法軍,為盟軍控製這一地區和完成北非的戰役部署創造了有利條件。1943年2月,美軍在卡塞林山口戰役中慘敗,巴頓臨危受命接管第2軍,僅用11天時間,他就把戰鬥精神輸入了部隊,使這支新敗之旅重振旗鼓。在1943年7月開始的西西裏戰役中,巴頓的裝甲部隊把大範圍機動與兩棲作戰相結合,向敵人的防線長途快速迂回,攻克巴勒莫,奪取墨西拿,把德軍全部驅逐出該島。1944年6月,西方盟國在諾曼底登陸。巴頓在隨之而來的一係列重大戰役中,充分發揮了裝甲部隊快速、機動和火力強大等特長,采取長途奔襲和快速運動戰術,以超常規的速度在歐洲平原上大踏步前進,不顧一切地窮追猛打,長驅直入,穿越法國和德國,最後到達捷克斯洛伐克。在近乎瘋狂般的推進中,巴頓注意抓住一切戰機,迅速果斷地圍殲敵軍。
巴頓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凡人,與其他人一樣,他之所以能取得不朽的功績,除了他所從事的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質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空前強大等客觀因素之外,主要與他本人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指揮藝術有直接的關係。下麵將對此略加歸納並作一概述。
把狠抓軍事訓練作為建立強大軍隊的基礎,這是巴頓軍事領導藝術的特點之一。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二戰初期的20多年問,美國人始終生活在和平環境之中。在巴頓看來,美軍領導層所麵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就是將這些和平公民塑造成特別能戰鬥的堅強戰士,以粉碎法西斯主義稱霸世界的圖謀,而完成這一轉變的手段就是訓練。他認為,軍事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打贏戰爭,因此其最基本的內容隻有兩項:使將士們獲得高超的軍事技能和向他們灌輸嚴格的紀律。
關於軍事技能的訓練,巴頓認為,其目的是提高部隊的軍事素養和技戰術水平,以適應戰爭的需要,因此必須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因此,巴頓在抓部隊例行軍事訓練的同時,特別注重高強度訓練和實戰性。在為北非戰役做準備時,為了使部隊適應非洲沙漠地區的環境,巴頓於1942年初把部隊拉到位於加利福尼亞邊界的一個沙漠中搞模擬訓練。在幹燥、酷熱的惡劣環境中,部隊每天都要進行長途急行軍、戰術操練、實彈演習和野外生存訓練,夜間也常有行動。而他本人也從不懈怠,總是親臨現場把握每一個環節。這種魔鬼般的嚴酷訓練引起了許多人的抱怨,但巴頓不為所動,他反複告誡部隊:“平時的艱苦訓練是戰時勝利的保證,這才是對士兵的最大仁慈。”“如果能在這裏訓練成功,你就會毫不困難地殺死在任何國家遇到的狗娘養的敵人。”
巴頓一向很重視部隊的紀律問題,認為紀律是軍事訓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於機械化部隊來說更是如此。一般來說,軍事統帥們都很關注紀律問題,但巴頓對紀律有著更為獨特深刻的理解。他認為,首先,紀律可以煥發出巨大的戰鬥力,因此是贏得戰鬥的重要保障。其次,紀律可以提高部隊的士氣。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凡是心智健全的人在戰場上都會感到害怕,但紀律會使他產生某種共鳴的勇氣。這種勇氣連同男子的剛毅使他能奪取勝利。”再次,紀律與廣大官兵的生命息息相關。由於這個道理更為貼近現實並淺顯易懂,所以巴頓在訓練和戰鬥中經常向官兵們宣講,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精彩論述,例如:“一個勇敢但不守紀律的莽夫與既勇敢又守紀律的人打仗,是注定要失敗的。”“沒有紀律不可能贏得戰鬥,沒有紀律送士兵們去戰鬥是犯謀殺罪。”
用無與倫比的演說鼓舞部下,用以身作則的實幹精神激勵士氣,這是巴頓獨特的領導藝術風格。在這兩個方麵,巴頓都是二戰中的佼佼者。
嫻熟的演說技能是領導藝術的重要內涵之一。多年的軍旅生涯使巴頓的演講技巧日臻純熟,他在二戰中充分展示了這一才華,利用演講來鼓舞士氣,部署工作,貫徹作戰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