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逸山沒有明說,這是因為在他心裏十分明白,燕雲十八騎的弟兄個個都有故事,包括他自己。逸山這個名字是師父給他取的,當年他還隻是個逃難的孩子,有幸被妙山真人收留帶在身邊四方雲遊,便以含有雲遊閑逸之情的“逸”字和自己道號中的“山”字為他做名。
燕逸山的師父平日雖然寡言卻待他極好,又不吝惜傳授他武功心法,至今他還記得師父在自己出關臨行前將他交給楚老照料時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自古功法秘籍不外乎二,一是天道酬勤;二為人心造化”。打那之後,燕逸山無論寒暑從沒有一天敢偷懶、倦怠、任性不肯練功的。楚老瞧著他勤奮加上生就一身好筋骨,也樂得多傳授些東西給他,一來二去,燕逸山的功夫集眾家之長,內外兼修,在十八騎裏頭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
燕逸山在兄弟之中是說一不二的率真性格,年幼的幾個弟弟們都把他當作傾訴的對象,他功夫最好,無論是練功偷懶被楚老和龍錦訓斥,還是生活上遇到什麼麻煩,大家都是第一個找燕逸山幫忙,他多是不問緣由便出手相助,袒護弟弟們次數多了,他自己也沒少了挨楚老和師兄龍錦的訓斥,常常陪伴弟弟們一同受罰。
在燕逸山眼裏,兄弟十八人之中,最無憂無慮的就是黃無憂,看過去他整天都是樂嗬嗬地,就算是犯錯被罰的時候,他也是那個想方設法尋開心的主兒。隻是無憂的笑意從來都是在臉上,從來沒有進入過眼底……一度燕逸山也認為黃無憂就是這麼個樂天的人,人如其名無憂無慮。可是,直到今日他們一同收編月影宮的分壇才讓燕逸山頭回領教到了心思縝密究竟是個怎樣的體驗……
話說楚老第一次見著黃無憂習武的時候,就覺得這孩子的行氣、招式都獨樹一幟,饒有興趣地觀察了黃無憂幾日才發現他的功夫源於關外西域一帶,注重力量。可偏偏這黃無憂天生瘦弱,並不適合習練這般式樣的功夫,楚老也是惜他是個習武的好苗子,最後還是幫他選擇了適合的內功補強,隻是每次黃無憂問及自己這外家功的出處時,楚老總是神秘地笑笑……
黃無憂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排斥到蜀山來,最初隻是跟了龍錦往西北一帶的高昌縣去了,一路上就沒來由的心裏不安,心裏好像揣了隻兔子“突突突突突”地每天都跳上百而八十回,莫名的心慌得緊。才剛剛行至高昌縣不久,便從龍錦師兄那兒聽說暖兒已經到了蜀山之中,緊著便向龍錦請辭去了巴蜀。沿途打聽著消息摸到了月影總壇,沒花多少功夫就讓他混了進去,可見這個月影宮看似嚴防死守其實內部鬆散,四大護法各自為政現任宮主不過是個傀儡政權,若非仗著同吐蕃的沾親帶故的關係,那掛著名的宮主的位置估計早早就異了人了。
黃無憂此番這般也是為了給自己有個交代,同他自己蘇毗女國皇室出身的身份有個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