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話劇藝術3-3
現實劇·喜劇
四十年代是中國現代諷刺喜劇的黃金時期。當時最具有現實批判精神和戰鬥力的是一批直刺國民黨官僚統治集團的政治諷刺喜劇,如陳白塵的《升官圖》、《禁止小便》,陽翰笙的《兩麵人》,老舍的《麵子問題》、《歸去來兮》,吳祖光的《捉鬼傳》,宋之的的《群猴》,吳天的《無獨有偶》,吳雪的《抓壯丁》,歐陽予倩的《越打越肥》等劇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這些諷刺喜劇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它們從社會政治的審美視角去觀察現實中的種種腐敗與醜惡,揭示出國民黨官僚政治的反動腐朽是現實黑暗的根源,顯示出政治諷刺喜劇尖銳潑辣、明快犀利的美學風格。
新時代的官場現形記——陳白塵的《升官圖》
(1)作者生平
陳白塵(1908—1994),現、當代劇作家。原名陳增鴻、陳征鴻。江蘇省淮陰市人。1908年3月出生於一個市民之家。父親當過店員,開過作坊和店鋪。1923年考入淮陰縣成誌初級中學,開始接觸“五四”新文學影響,並學寫新詩和小說。1925年3月發表第一個短篇小說《另一世界》,邁出了文學道路的第一步。1926年中學畢業後,入上海文科專科學校學習中文。後參加田漢領導的南國社,是其中一名重要成員。1929年冬與左明等組織摩登劇社。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家鄉從事抗日宣傳,後被被捕入獄。抗戰爆發後,曾在重慶、成都等地參加上海影人劇團、上海業餘劇人協會、中華劇藝社的領導工作,同時任教於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四川戲劇音樂學校,還主編《華西日報》、《華西晚報》、《新民報》的副刊。解放後曾任上海文聯秘書長。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後在中國作家協會工作,主編《人民文學》。1978年赴南京大學任中文係教授、係主任。1979年當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當選為江蘇省文聯名譽主席。1994年因病去世。
陳白塵早期寫了大量小說,主要表現當時人生的苦悶與彷徨,其中有短篇小說集《風雨之夜》、中篇、長篇小說《歧路》、《旋渦》、《歸來》、《一個狂浪的女子》等。他30年代的小說大多收在《曼陀羅集》、《茶葉棒子》、《小魏的江山》等集中。
陳白塵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戲劇創作上。曆史劇《金田村》(1937年)的發表和演出,標誌著他的戲劇文學生涯的開始。對曆史進行現實的沉重的思索,用戲劇還曆史人物以藝術真實,是他貫徹始終的現實主義史劇觀。他的曆史劇有《石達開的末路》(1936年)、《大渡河》(1942年,又名《翼王石達開》)。粉碎“四人幫”後,陳白塵以恢弘的筆力完成了反映西漢初年一場統一和分裂、篡權和反篡權鬥爭的《大風歌》(1979年)。陳白塵在戲劇上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諷刺喜劇,並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國話劇中的獨特地位。他的諷刺喜劇有《恭喜發財》(1936年)、《魔窟》(1938年)、《亂世男女》(1939年)、《後方小喜劇》(1940年)、《秋收》(1940年,又名《大地黃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五幕喜劇《結婚進行曲》(1942年,寫一對青年男女在生活、婚姻上啼笑皆非的尷尬境遇,借以諷刺黑暗的現實)、三幕諷刺喜劇《升官圖》(1945年,通過強盜做官的荒誕情節,揭露了國民黨官場的腐朽)劇作醜惡者決不留情,風格潑辣、犀利;對對弱小者則寄予深厚的同情,風格機智、幽默。其突出藝術特色是荒誕而不損真實,誇張卻不失合理。
此外,陳白塵還著有三幕正劇《歲寒圖》(1944年),以及電影《幸福狂想曲》(1947年)、《烏鴉與麻雀》(1948年)、《宋景詩》(1951年)(與賈霽合作),和散文《雲夢斷憶》(1982年)、《寂寞的童年》(1984年)。
(2)作品分析
三幕諷刺喜劇。晚上,一位八十歲的老者在一個又大又空的房子裏感歎世道混亂,這時兩個小偷闖進來,說是借宿,讓他去看門把風。闖入者甲說他們偷的一大筆錢可以買官做,讓乙跟著他好好幹。不久聽到外麵風雨淒厲,慘叫聲不絕。
老百姓追打作惡多端的知縣和秘書長,甲和乙驚醒要逃。他們見老百姓打死二人後一擁而去,乙穿上知縣的衣帽,甲說他像已死的縣長。這時兩個警察來也把他誤認為知縣,對他畢恭畢敬。乙說被打死的知縣是亂黨,要警察抬去埋掉,不料知縣蘇醒過來,說他是知縣,甲忙塞住他的嘴。兩個警察商量後決定把知縣弄去當壯丁賣掉。甲和乙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這時警察局馬局長來了,向乙大獻殷勤。甲自稱姓張,說乙受驚了,精神有點恍惚,支使他去辦案。衛生局鍾局長為乙看病,說這是神經受傷,需要安神休養。教育局齊局長和工務局蕭局長來,馬局長向甲作介紹,乘機把他們揶揄一番。齊局長問是怎麼回事,甲說有許多人追打縣太爺,還喊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他拚命抵抗,最後救了縣太爺。幾位局長聽後,互相嘲笑說這是對方的過錯。聽說知縣太太回來了,要大家回避。知縣太太看到乙裝出誇張的悲哀說自己的心都碎了,要他別生氣。甲說這人不是知縣,並跟知縣太太達成一筆交易,即太太承認乙是知縣,但是甲和乙不能幹涉她的生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