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阿科尼亞和郭納爵還有另一個任務,就是在穆陵關裏迅速建立起一個初步的醫療係統來。並且要陪養一批軍醫,參與這次南下的作戰。
盡管在後世,醫學界對中醫理論有很大的爭議,但在古代,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國醫學水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要遠遠高於西方,由其是中醫基礎的經絡和陰陽五行係統,也使中醫形成了相當成就的理論,並且在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專職的醫生和專業的治療程續。而在西方十五世紀以前,醫療基本都是由教會來兼職,絕大多數治療手段都是禱告和念經。
但到了十六世紀之後,西方的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縮短了與中國的差距,在1543年,尼德蘭人薩留斯完成了[論人體的構結]一書,同時期的西班牙人塞爾維特發現了心肺之間的血液小循環,使歐州醫學開始朝著人體研究和血液循環理論的方向邁進,到了1628年,英國人哈維寫成了[心血運動論]一書,係統的闡明了血液循環理論,從而開避了生理學和醫學的新時代。
盡管在差不多同一時期,中國的李時珍也寫出了一部偉大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但本質依然還是秉承的傳統醫學,沒有能夠突破傳統醫學的極限,而歐州醫學卻以經突破了中世紀的限製,在逐步向近代、現代醫學靠近。不過總體來說,在十七世紀中期時候,東西方的醫學水平差不多還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在古代,軍隊裏的醫療技術水平很差,一方麵是時代整體的醫療水平不高,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高水平的醫生者不願從軍。通過前幾次與清軍的戰爭,商毅就發現這個問題,傷病員的治愈率極低,一般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其實大多數士兵受得傷都不重,以這個時代的醫學水平,隻要有足夠完善的醫療條件和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完全可以搶救許多士兵的生命。因為毎一個士兵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能多救活一個,都是一筆寶貴的財產。
但現在商毅手下缺口最大的技術人員就是醫生。因為越是在亂世,醫生就越是吃香,由其是有能力有經驗的大夫,到那裏都能混得上好生活,不用像其他一般的百姓和工匠那樣,非要在商毅的手底下才能混上飯吃。雖然目前商毅手底下到是有六十多個郎中,但絕大多數都是走街竄巷,賣什麼大力丸、回春丹的蒙古大夫。真正有坐堂問診水平的大夫,才隻有兩個人。但商毅目前急需要提高自己治下的醫療技術,因此暫時隻能依靠傳教士的力量。
不過在現階段,商毅對軍醫的要求並不是要他們有多麼高明的醫術,隻要能夠處理最基本的刀槍傷口,消毒、化朧、包紮,避免傷口感染就可以了。在這方麵商毅自己就是專家,因為緊急治療本身就是特種兵必須掌握的技術之一。隻要有足夠的外傷藥和消毒水就夠了。藥材可以到青州、萊州、登州等地去購買,找曾化龍等人幫性,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而雖然這個時代沒有消毒水,但用鹽水也能代替。
商毅首先選了十名頭腦比較機靈的郎中,先手把手交給他們如果止血、清洗傷口、上藥包紮以及其他的注意事項。好在這些技術都不複雜,教了幾遍就會,致於熟練呈度,那就是毎個人去慢慢練習了。然後就由這些人再教給其他的郎中。
使用的藥材全是製成品草藥,主要是以治療跌打損傷、刀槍創口、去於化血,舒筋活絡為主。商毅甚致還想過自已配製雲南白藥。雖然在後世,雲南白藥在中國屬於機密,但在美國以經公開雲南白藥的配方,商毅自然保存了一份。以一分五百毫升的劑量的雲南白藥,成份為散瘀草八十五毫升、苦良薑三十毫升、老鸛草三十六毫升、白牛膽二十五毫升、田七二百毫升、穿山龍五十七毫升、淮山藥六十六毫升。都不是什麼名貴藥材。但目前時間不允許商毅大量配製,因此隻能暫時放棄這個打算,還是以購買現有的成品藥物為主。
同時南方的天氣炎熱、潮濕,加上又是盛夏出兵,山東士兵非常容易水土不服,因此還要準備大量避暑消火,清熱解毒的藥材,當然這樣的藥材在中國早就有了,那就是著名的諸葛行軍散。
而傅汎際則被商毅受於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開礦。
商毅知道,山東是一個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大省,蘊藏有多種金屬、非金屬礦物,而其中以煤、鐵、石油儲量最多,在後世石油為全國第二位,煤礦為全國第三位,鐵為全國第六位。對現在的商毅來說,煤和石油暫時都用不上的資源,但鐵礦可是大大需要,而且越多越好。商毅查閱電腦知道,後世著名的山東金嶺鐵礦就是位於青州府和濟南府交界的淄博東北,離穆陵關隻有百餘裏的路程,金嶺鐵礦是從春秋時期就有開釆的記碌,一直到商毅穿越之前,仍糹還在繼續開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