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進軍武昌(一)(1 / 2)

崇禎十六年(1643年) 八月二日, 朝廷的聖旨傳到了徳安府, 到是不惜讚美之辭,著力嘉獎吳甡和商毅。同時加封商毅為平寇副將。

副將也稱為副總兵,比參將要高出一等,一般分為駐守副將和一般副將,前者有固定的守區,屬於地方高級武將,而後者隻能算是達到副將級別,實權和地位都比前者要差。不過現在商毅沒有固定的駐守地,還不能算是留守副將,不過朝廷給他加上一個“平寇”的前銜,以示和一般副將的區別。而商毅同時還兼任著山東都司的同知指揮,因此還可以算是山東的地方武將。

這一次大戰李自成,商毅立下的功勞可以不算小了,但隻得升一級的晉升,這到並不是朝廷有意要壓製,而是因為商毅現在的地位也以經很高了,再想要過去那樣,連升數級是不可能的了。比如像吳甡,他現在以經是內閣大學士了,盡管有督師之功,但也才隻加了一個候爵的爵位。

當然嘉獎升職都是其次的,在聖旨中,崇禎也正式下令,命吳甡和商毅立刻向南進軍,收複武昌府,並同彙同左良玉,夾擊張獻忠。同時還調劉澤淸部進駐汝寧府,協助出關南下的孫傳庭,夾擊李自成。

吳甡是老於官場的人,一聽朝廷聖旨的內容就知道,這一定又是陳演的鬼把戲,肯定是見自己督師打敗了李自成,連連取勝,生怕自己再把李自成給滅了,立下大功,回朝之後取代他的內閣首輔位置。因此才讓孫傳庭出關來對付李自成,而把自己調離,去對付張獻忠。就是不讓自已立下剿滅李自成的大功。

不過知道雖然是知道,但吳甡可不是左良玉,敢把皇帝的聖旨當擦手紙用。一來他是受傳統儒家道德思想的約束,對皇命還是有相當的敬畏感,二來吳甡手裏也並沒有兵權,雖然吳甡現在出任督師, 可以總督湖廣、河南、四川、南直錄等地的軍務,但他並非武將出身, 而且一直在京師為官, 在地方上也缺少影響力,盡管在名議上手下有十餘萬兵馬,但實際上沒有一兵一卒真正是他的人, 真正的嫡係力量, 隻有吳甡自己養的幾百家丁了,遠不如孫傳庭或是左良玉,甚致連商毅都比不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吳甡也根本就沒有和朝廷叫板的本錢。因此對朝廷的命令,也隻能接受。

不過吳甡到底是在第一線督戰的人,當然知道現在的李自成,可不是當年那個一敗就散的李自成了,別看他現在打了幾個敗戰,但畢競實力雄厚,沒有傷及到根本,仍然還有很強的戰鬥力,而在自己手下,除了商毅部這一萬多兵馬之外,其餘的都不可大用,但僅靠商毅一部的力量,想蠃李自成幾仗,收複幾座城地到是可以,但想要徹底擊潰,甚致是滅掉李自成,那又談何容易。因此吳甡才迫切的催促朝廷,速命孫傳庭出關,和商毅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才有可能真正擊敗李自成。否則在現在的大明裏,單憑那一方的力量,都並不足以單獨對付李自成。

那知現在陳演搞了這麼一出來,吳甡心裏暗想,就讓孫傳庭去償償李自成厲害也好,自已手下好歹還有個商毅,能夠頂上幾陣,而孫傳庭手下有誰,憑什麼就能敵得過李自成?想伸手摘現成的桃子,那有那麼便宜的事情,別羊肉吃不著,還惹了一身腥。等到孫傳庭被李自成打敗了,看陳演怎麼來收這個場。而自己轉攻張獻忠,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張獻忠的實力比李自成還差著好大一大截,因此也好對付一些。剿滅張獻忠,可也是不小的功勞。

現在的問題是,隻是看怎麼哄著讓商毅心甘情願放棄進攻李自成,來轉攻張獻忠。現在吳甡也徹底看透了,其他各路明軍都靠不住,無論是打李自成,還是打張獻忠,自己還是要靠商毅的這支人馬。

而自從在隨州打敗了李自成,攻占了徳安府之後,商家軍也一直沒有大的軍事行動,在徳安府歇兵了十餘曰,並且進行了一些小的修整。同時將糧草物資都從光州轉運到徳安府來,商毅顯然是打算把徳安府做為自己新的駐紮地點。因為徳安府上連襄陽,下接武昌,地利位置可比光州好多了。

現在商家軍的人數以經急驟擴張了不少,不僅聚集了原來三個團,一個騎兵營,兩個偵察連的兵力,共計有一萬一千餘人,另外有輔助兵力和後勤人員二千五百餘人。

在光州時,有一千四百多想要投靠商毅的明軍,經過了十幾天的訓練之後,有近三百人因為承受不了嚴格的訓練和軍紀要求,而選擇退出,但還是留下了一千多人,因為他們基本適應了前一階段的訓練,因此估計也不大可能再有大規模的退出。這個結果也有些出乎商毅的預料,按他想來,能留下六七百人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