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清廷議事(1 / 2)

第二天,福臨在多爾袞的扶持下,在武英殿升朝議事,這時南明的北使團己經到達了北京,但被清廷軟禁在鴻臚寺裏。因此首先討論的是如何處理南京來的北使團。

其實這也用不著多討論,因為清廷己經決意南征,收取江南之地,當然不會答應南京朝廷的求和,所謂處理,無非就是北使團的三名使臣是殺還是放而己。

在場幾位滿臣都主張:“把使臣殺了算了!”但隻有洪承疇跪稟:“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如果殺了他們,下次恐怕無人敢再來了,還是留有餘地為好。”

多爾袞聽了洪承疇的話,也覺得有道理,畢竟這幾個人殺不殺,也無關大局,放回去又能怎麼樣,說不定還能嚇唬嚇唬南京朝廷,因此也有意放回南明使臣一行人。

那知北使團中的陳洪範,在出使之前就己經與降清的明將唐虞時搭上關,並且暗與多爾袞書信往來,向清朝歸降。聽說清廷要遣使團南返,於是上奏多爾袞,請清廷截留使團中的左懋第、馬紹愉等人,隻放他自己南歸。並且保證自己南歸之後,為清朝打探南京的消息,招降江南諸將等等。

因此多爾袞也改變了主意,並且親自約見陳洪範,封官許願,勉勵他回江南後打探軍情,幫清廷策反明朝諸將。同時也下令扣押左懋第、馬紹愉等人,隻許陳洪範本人帶少數人回江南。而北使團之中的另一個成員,降清明將祖大壽的兒子祖澤溥,這時早己經隨父降清,並薙發梳辮。

南明使團的事情就這樣結束了,而接下來就是布置下一階段的軍事目標。

這時各條戰線的消息也陸續傳到了北京,果然不出洪承疇所料,商家軍在青州擊敗了和讬和李率泰之後,並沒有繼續進軍濟南,而是一直留守青州府內,雖然偶爾也會到濟南府活動,但很快也會退回青州府去。

而在另一條戰線上,李自成卻趁著清軍的主將都返回北京迎接福臨的空隙,也組織駐守山西平陽府的大順軍和河南西部的大順軍劉宗敏部配合,向河南懷慶府的清軍發動了反攻。

這一次進攻確實打了淸軍一個措手不及,大順軍首先攻克了濟源、孟縣,滿清駐守懷慶府的總兵金玉和領兵出戰,在柏香鎮遭遇李自成和劉宗敏的優勢兵力夾擊,幾乎被打得全軍覆沒,金玉和與副將常鼎、參將陳國才等人均在這一戰中被大順軍所殺。而擊敗了金玉和之後,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乘勝進攻懷慶府的治所沁陽,滿清駐守衛輝總兵祖可法連夜帶領軍隊進入沁陽固守待援。

大順軍的這一勝利,也震動了整個河南地區,因為河南是中原腹地,因此李自成的戰果不及青州之戰,但影響力也遠出山東的戰事更大,而滿清派出的河南巡撫羅繡錦也向北京連續發出了緊急求派援兵的奏疏。

因為兩黃旗保護福臨到達北京之後,滿漢八旗軍幾乎己經全部聚集在北京,清軍前一階段兵力不足的局麵也有所緩解。而前一階段戰事順利,也使多爾袞產生了樂觀情緒,因此多爾袞本來計劃分兵三路,分別進攻李自成、南明和山東,但現在看來,洪承疇的判斷是正確的,目前清軍的首要敵人是李自成。

於是多爾袞也立刻調整自己的目標,首先集中兵力,進攻山西,先徹底打敗李自成,並且順帶解決山東的商家軍,等這兩個目標解決之後,再集中兩路兵力南下,掃平江南。

進攻李自成的兵力將分為兩路:一路由英親王阿濟格率領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尚可喜等統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內蒙古進攻陝北,得手後向南推進,直搗以西安為中心的大順政權中心,另一路由豫親王多鐸率領、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等率領先進駐懷慶府,解沁陽之圍,然後西進攻取潼關,打通入陝的門戶,同阿濟格部清軍南北合擊大順軍。

這兩路兵馬各有大軍八萬餘眾,其中滿八旗軍合計再四萬以上,占八旗總兵力的四成,可以說懷慶失利己經震動了清廷,這一次進攻李自成,清廷算是傾力出動了。

而在山東的戰役,多爾袞決定,派饒餘多羅貝勒阿巴泰為主將,帶領貝勒博和讬、博洛、貝孑嶽樂、都統準塔等人出戰,李率泰等第一批山東的人馬諸將都受他節製,率軍進攻青州,以至一直收取登萊。

因為這次福臨入關,也把皇太極收集的有關商毅和商家軍的資料文件帶來了,不過這些資料隻是到去年八月,離現在己一年多的時間沒有更新,而且就是去年八月以前的,也不足很全麵,但也足以讓多爾袞對商毅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了。商毅出頭的時間並不長,能在這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裏,帶出一支頗有戰鬥力的軍隊,盡管主要是依靠火器取勝的,但也是十分難得了。因此這一次進收山東,可不能夠再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