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返航(1 / 2)

經過了第二次山東戰爭之後,山東的局麵也又一次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階段,估計在短時間內,清軍是不會發動新的進攻。而經過了這一次實戰的鍛煉,周少桓也初步成熟了起來,可以擔負更重大的擔子了。因此在處理完了這些事情,商毅也準備返回杭州。

商毅帶來的人馬也都隨商毅一起返航,隻帶走從這次戰鬥中抓獲的俘虜中的一百名滿人俘虜,另外商毅還帶走十件牛錄的盔甲和二十件白甲兵的盔甲,加上一百麵旗幟,做為獻給南京朝廷的戰利品,雖然商毅也不能確定,這個朝廷還能夠承活多久。同時跟隨商毅的船隊離開的,還有六千多名願意移民到台灣去的百姓。

其餘的戰俘全都留在山東充當苦力,其他的戰利品也都留下,同時商毅還留下一千匹戰馬和兩個騎兵連,盡快幫助山東的商家軍建立起一支騎兵部隊。

這時己經是十二月底了,商毅的新年,估計也就要在海戰上渡過了,隻能趕回杭州去過元宵節。而大明的崇禎十七年(1164年),也終於要結束了,在過幾天,大明也將永遠成為曆史。明年的紀年,將會是順治二年或是弘光元年的稱呼,但無論是那一個,和大明都沒有實質性的關係。亂世終於要來臨了。

船隊在海上行駛了五六天,一切都平安無事,在冬季海上的風浪都很小,船行駛的也很平衡。而商毅毎天的大部份時間都是在船艙裏寫東西,再要不就是和亞莉桑德拉聊當前的情勢。

不知不覺中,亞莉桑德拉來到中國,也過了一年的時間,她對中國的局勢,也基本了解,而且經過了山東的戰爭之後,她對清軍的戰鬥力和組成情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於她是外國人的身份,因此看待中國的情況也更為客觀,沒有什麼蠻夷觀念的分別。

在亞莉桑德拉看來,中國現在的局麵,其實和古代歐州很像,都是擁有先進的文化和燦爛的文明,也同樣麵臨著蠻族的威脅,滿清之於中國,也就相當於曰耳曼人之西羅馬帝國,匈奴王阿提拉之於東羅馬帝國一樣。因為在冷兵器時代,先進的文明文化,總是敵不過野蠻的力量。

商毅當讚同她的話法。而對淸軍的戰鬥力,亞莉桑德拉認為大概處在歐州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的水平,以冷兵器為主,輔以部份火器。但在戰術上,依然還是冷兵器時代的戰術,因此也不能完全發揮火器的作用。和商家軍相比,這顯然是一支落後的軍隊。雖然不否認清軍的個人武技和整體的作戰水平、戰鬥意誌都很高,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很高水準。

單以商家軍的軍事水平而言,其實並不在清軍之下,更何況商家軍還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因此亞莉桑德拉也認為,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海路在大沽一帶登陸,直取北京,或者是在遼東半島登陸,直搗滿清的老剿盛京。這一點也得到了商毅的大力讚揚,海路進攻北京、盛京其實都在商毅的計劃之中,否則他也不必苦苦的死守著山東不放。隻不過在商家軍裏,還沒有一個人看出了這一點來,反到是讓一個隻到了中國一年的西班牙人一語道破了。

不過滿淸現在畢竟是一個國家組織,而且考慮到他又新占領了中國北方的大片土地,商家軍想和他長期對抗下去,恐怕不易,因此亞莉桑徳拉得出的結論是,隻要南京朝廷給予商毅必要的支持,商家軍就一定能夠擊敗清軍,至少也能夠保持住目前南北分治的局麵。

商毅聽完了她的分析之後,也苦笑了一聲,看來老外對中國的政治還是不了解,隻好道:“亞妮,南京朝廷是不能指望的,一切還是隻能靠我們自己。”

亞莉桑徳拉也不禁十分奇怪,道:“為什麼不能指望,如果沒有我們商家軍的支持,你們的南京朝廷恐怕連一年的支撐不下去,因此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全力支持我們,為他們抵擋住清軍,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呀,難到他們不明白嗎?”

商毅隻好又苦笑了一下,道:“有的時候越是簡單的東西就越是不容易明白,因為……”商毅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因為人們往往會朝複雜的方向去想問題。”

亞莉桑德拉聳了聳肩,道:“親愛的,有的時候,你的樣子其實很想一個哲學家。不過回到現實中來吧,實話實說吧,如果我們得不到南京朝廷的支持,恐怕很難打得過滿清的。”

商毅笑了一笑,道:“不,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我們一定可以打得過滿清。”

亞莉桑德拉道:“為什麼?南京沒有我們的幫助,跟本就抵擋不住滿清,等滿清占領了南京之後,地盤會更大,而你現在隻有一個省的地盤,你憑什麼說能夠打得過滿清。除非你能搶先一步,把這些地方在被滿清攻占之前,先攻為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