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本深、胡茂禎等人離開淮安之後的第三天,清軍的前部人馬,由李成棟率領的降軍也渡過了洪澤湖,殺到淮安城西北不到三十裏的地方。而沿路睢寧、宿遷、桃源、清河等地的守軍本來都是高傑的餘部人馬,因此也都紛紛歸降李成棟,這時李成棟手下的人馬也達到三萬五千餘眾。
對李成棟這個人,商毅可不陌生,在這段時空的曆史中,李成棟是個極為複雜的人物,他原本是農民起義出身,隨高傑投降了明朝,在高傑死後,他又投降清廷,成為清廷平定江南的得力幹將,三屠嘉定,除滅兩帝、掃平兩廣,為清廷立下了赫赫成功,後來又由於對清廷的封賞不滿,良心發現,又反淸歸明,投效到南明永曆朝中,一生反複大起大落,比著名的三姓家奴呂布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現在的曆史己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商毅也不知道,以後李成棟還有沒有機會再反淸歸明。不過現在商毅要做的就是擊敗李成棟。
雖然李成棟的人馬眾多,但不過都是高傑的餘部而己,商毅還真沒把他們放在心上,盡管在曆史中降清之後的李成棟,曾經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他在反淸歸明以後卻毫無建樹,與清軍對敵中幾乎都是一戰擊潰,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反差,這也由此可見,李成棟的軍事能力其實並不算強,勝敗完全隻受環境和局勢所控製,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名將相比,還有很明顯的差距。
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帶領第一師第三團,第十六團的一半兵力,連同騎兵團和兩個偵察營,大約八千五百多人馬,從淮安城出擊,迎戰李成棟的人馬。
人馬出城之後,走了十五六裏路,在淮安城西的武家敦和李成棟的大軍相遇。商毅登上指揮車,隻見在遠方約千米以外,李成棟的大軍多如蟻蟲,黑壓壓的一大片,看上去到是頗為嚇人。
這次出戰的商家軍第一師是在過去的三團基礎上擴編起來的,是商家軍南下平亂的主力人馬之一,而且第一師自從成立之後,就沒有打什麼大戰,二進北京,二次山東戰爭,都是第二師打的,看著人家在不斷的立功,第一師的官兵中也都攢足了氣,等待著出戰的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雖然敵軍的人數明顯是自己的四五倍之多,但商家軍過去一向都是以少敵眾的,因此沒有人感到害怕,相反都希望敵人能夠進攻上來,好大幹一場,也揚一揚第一師的威名。
因為雙方是狹路相逢,也不容商家軍有挖戰壕,壘泥土袋布置陣地的時間,而商毅也不打算弄得那麼複雜,因此全軍也速度布好一個步兵在前,騎兵在後的陣列。
這次出戰,商家軍的步軍加上偵察兵,一共出動了六個營,共計有五千多人,這時也以四列縱深布陣,第一列的士兵半蹲,以刺刀斜指前方,後排的三列橫隊以三段連射的方式布置,四十門輕型火炮也都夾雜在步兵的橫列當中,而二十門中型火炮側分列在陣列的兩翼,而騎兵都排在步兵兩翼的陣列後麵,暫時不動,待著出擊的時機。
這時李成棟也早收到消息,得知商家軍己向自己殺奔過來,要說李成棟不害怕,那是不可能,因此自從隨高傑南下以來,他也聽說過不少商家軍的戰績,也知通高傑在南京也吃了商毅一個大虧。甴其是最近幾個月,商家軍在山東連續打敗淸軍,在李成棟的頭腦裏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像,自己有幾斤幾兩,李成棟心裏還是清楚的。
不過畢竟這些都是傳聞,李成棟並沒有親眼見到商家軍的戰鬥力,多少還有些半信半疑,而且現在李成棟剛剛降淸,也要有一些努力的表現才行。因此也隻能硬著頭皮率軍迎戰上來。而等雙方見麵之後,李成棟發現對方的人馬並不多,雖然有不少騎兵,但總兵力約在八千左右,心裏到是有了點底,緊接著看到商家軍所布的陣式,整個陣列橫行展開足有一千多米,而縱深卻隻有三四排,顯得又寬又薄,而且還把騎兵放在步兵的後麵。
以李成棟的軍事素質,也覺得這樣的陣式,實在是太違背用兵的常識了,這麼薄的縱深,幾乎就是不堪一擊,實在想不通,商家軍為什麼為布出這樣一個陣式來。雖然李成棟還不敢肯定,商家軍是不是真的名不符實,但心裏卻完全放下心來, 認為自己和商家軍還是有得一打的。因此也立刻調過三千人馬,向商家軍的中部發動進攻,一舉衝斷商家軍的陣列。
因為李成棟的人馬是剛剛投降的清廷,雖然都已經薙發梳辮,但豪格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的衣甲來給他們換上,因此還是穿著明軍的盔甲和鴛鴦戰祅,顯得十分別扭。而商家軍的衣甲和明軍本來就有很大的區別,如果讓不知情的人看到,一定會以為李成棟的人馬才是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