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投效(下)(1 / 2)

第二天,李本深又來找商毅,當然不是對昨天的事情有所反悔,而是告訴商毅一個消息,原來是巳經投降清廷的李成棟,派自己的養子李元胤來和李本深聯絡,也希望能夠返歸明朝,並投效到商毅的部下來。

原來這個時候的李成棟是歸屬多鐸來管轄,不過他現在可遠沒有在另一時空裏那麼風光,因為在這個時空裏,李戌棟最初投效的是豪格,多鐸當然不待見他,而現在豪格已經失勢,李成棟自然也連帶著倒黴。而多鐸手下的降軍共有十餘萬人,也分三等,但在淮安慘敗中,李成棟的人馬也跟著拆損了大半,手裏沒有人馬,說話的底氣就更不足了。雖然李成棟沒有像豪格那樣被監禁起來,但就是在降軍中,也隻能算是最低的一檔。

因此李成棟這段時間裏可也受了不少氣,同時也對自己當初草率的向清軍投降的行為十分後悔,在養子李元胤和側室趙氏的勸說下,也動了棄清返明的念頭,而李元胤在明朝時,和李本深也有些交情,於是也的自告奮勇,暗中潛回揚州,聯絡李本深,看看他是否能為自己牽線。

李本深得知了李元胤的來意之後,立刻勸他與其返歸明朝,不如直接投降商家軍得好,同時也把自己決定投效商毅的經過,還有商毅的條件說了一遍。

投效商家軍李元胤到是覺得不錯,但要交出所有的軍隊,這一點李元胤可不敢做主,不過他還是希望能夠見商毅一麵,當麵說一下。於是李本深又來找商毅,看他見不見李元胤。

聽李本深講完來龍去脈之後,商毅也不覺好笑,因為曆史上李成棟反正,還是三年以後的事情了,而現在剛剛才降清,那邊的位置還沒有坐熱乎,就想著棄清歸明了,看來曆史己經變得越來越有趣,而且自己的翅膀終於扇動的風暴也越來越大了。

因此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你帶他進來,我見他一麵。”

不一會兒李本深帶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頗為精明幹練的樣子。見了商毅之後,跪下施禮,道:“小人李元胤,見過商軍門。”

對李元胤商毅到知到一些,他字元伯,是河南南陽人,原本是儒家子弟。李成棟為盜時掠良家子,養以為子。自少年時代起,李元胤一直跟隨李成棟出生入死,但他稍讀書,知大義,而且心計密贍,饒有器量。李成棟降清時,李元胤怏怏不樂。在另一時空裏李成棟反正,李元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李成棟身死之後,李元胤依然對南明忠心耿耿,直到最後戰死。

商毅道:“李元胤,你的來意本深都己經對我說了,李成棟如果是真心歸返,我自然是歡迎,但你憑什麼讓我相信,李成棟是真心歸返,而不是反複無常呢?”

李元胤雖然為人精明,但也被商毅問得啞口無言,因為商毅問得也不無道理,畢竟李成棟是投降了清廷,現在突然又要歸返,任誰也會懷疑,因此李元胤也怔了好一會兒,才道:“回稟軍門,父親當日之舉,也是迫不得己,為形勢所逼,才行此下策,還望大人見諒。”

商毅“哼”了一蘆,道:“李成棟當日降清,可並非是迫不得己呀,且清虜兵勢並不多,就算不敵清虜,也可以敗退避讓,難道非要投靠異族,出賣祖宗嗎?就算他今日棄清歸明,難保他日後不會降而複反啊。”

李元胤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隻好磕頭不止,道:“父親是一時糊塗,現在己經追悔莫及,情願改過自新,戴罪立功,決不敢欺騙大人,隻求大人能夠成全父親這份苦心。”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念在大家都是華夏一脈的份上,我給你們一個機會,你們即然是綠林出身,就應該懂得綠林的規據,交一個頭名狀來,我更收留你們。”

李元胤萬沒想到商毅會提出這樣一個要求,怔了半響才道:“軍門要什麼樣的頭名狀?”

商毅笑道:“自然不能是一般的頭名狀,至少也要是固山額真,或都是貝子貝勒,隻要交了頭名狀,我才能相信李成棟是真心歸降。”

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裏,曾經出現過一個反正的高巢期,許多降清的明朝官員都紛紛棄清歸明,李成棟隻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個。而清朝也一度十分被動。不過誘使降官複反的動機根本不是什麼民族大義、良心發現,就算是有,也隻極小一部份,主要是因為清廷對於漢族的官員中,看重漢旗和入關上前降清的官員,對後降官員比較壓製,使一些降官對自己所得的封賞都不滿意,才形成大規模反正潮。

比如李成棟,在另一時空時就是因為自持功高,以為可以當上兩廣總督,結果清廷將這一職務給了無功的佟養甲,造成了李成棟的不滿,這才是李成棟反正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