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商毅也知道,想要全麵走向海洋不是在幾年內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殖民印度,更是一個遙遠的計劃,就連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否決定與自己合作,都是未知,畢竟在另一時空裏,英國商船來到中國,己經是下一個世紀的事情了,現在自己做的,隻不過是為將來做一些鋪墊,至於用不用得上,什麼時候能夠用上,隻能聽天甴命了。
因此在布萊克和漢斯離開了杭州之後,一切很快就又恢複了正常,商毅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放到備戰發展的工作上來。
而過了幾天之後,商毅也收到消息,征討薩摩藩的船隊既將乘勝歸來了。
在一個月以前,亞莉桑徳拉代表商毅,和島津光久簽定了講和的協議,因為雙方都不能代表本國政府,因此這份協議隻能以簽定的地點來命名,稱為[鹿兒島條約]。而這個條約在若幹年後也飽受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商毅在稱雄東方的過程中,實際與外國簽定的第一個條約,因此在前麵加上了“中日”二個字,但也有人認為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條約,頂多隻能算是一份比較特別一點的文件。
亞莉桑徳拉當然不會知道未來的這些爭議,這時她己經把整個薩摩半島地區都洗劫一空, 同時還抓獲了近五萬的人口, 而且大部份都己經轉運到了琉球島上。在和島津光久簽定了條約,同時又收到了薩摩藩的第一批賠款的白銀之後,立刻帶著剩餘的人口物資,己及所有的軍隊,隻用了三天時間,分批撤離了九州島,回到了琉球島。
得知明軍己經撤退之後,島津光久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場噩夢算是結束了,但等他帶著剩餘的家老大臣返回鹿兒島的時候,卻發現經過薩摩藩兩百多年經營的鹿兒島城幾乎己經是一片廢墟。
主城鶴丸城基本被全毀,隻剩下一點殘轅斷壁,而鹿兒島城的幾個有錢集中居住的町區也被放火燒光,曾經居住著十幾萬人口的大城,這時隻剩下數百居民,其餘不是躲逃進山裏,就是被商家軍抓走,所有金銀玉器等小巧值錢的東西也被一掃而空,而一些粗大笨重的東西側全都被砸毀,除了少數平民居住的房孑以外,幾乎沒有一件完整的東西。
看到這樣的場麵,島津光久幾乎是欲哭無淚,薩摩藩的損失,己經不能用元氣大傷來形容了,而且把所有的元氣都耗得一幹二淨了。
不過悲痛歸悲痛,善後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島津光久一麵命人去招集逃難的人口,淸查損失,一麵也命人上報幕府將軍徳川家光,當然是不能說自己是簽定了賠款條約才使商家軍撤退,而是說經過了一番苦戰之後,終於打敗了明軍,但自己也遭受到重大的損失,因此請求德川家光免去自己今年赴江戶侍奉,並給予薩摩藩必要的援助。
其實曰本才巴掌大點的地方,有一點屁事就會立刻傳得全島都知道,何況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德川家光和其他的大名早就得到了消息,隻是商家軍的動作太快了,前後不到一個月,就從九州島上撤軍,令德川家光和其他大名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因此島津光久的公文傳到德川家光的手裏的時候,這一戰基本的情況德川家光已經知道了。
見到了這個時候,島津光久還要充胖子,隱瞞賠款講和的事實,徳川家光也覺得十分好笑,同時心裏也暗爽不已,因為在消滅了大阪的豐臣秀賴之後,德川幕府的首要威脅就是薩摩藩, 三代德川將軍都在想方設法削減薩摩藩的實力。但幾代的島津氏也都十分狡猾,始終不給幕府削減自已的借口。因此在這個時候,薩摩藩的領地俸祿為七十七萬石,在日本各大名中,僅次於加賀藩前田氏的一百零二萬石,名列第二。
而這一次薩摩藩不知為什麼,居然去主動遭惹明朝,結果被明軍打得極慘,連琉球也丟了,也徹底淪為二流的大多,因此在也不能成為幕府的危脅了,德川家光的心裏,自然是無比高興。當然還是假惺惺的故作姿態,表示對薩摩藩的同情,也應島津光久之請,免去了他今年到江戶的伺奉,同時還把薩摩藩的奉祿增加了五萬石,由七十七萬石增到八十二萬石,以示對薩摩藩的援助。並且還表示,自已一定會為薩摩藩出頭,以國書的形式質問明朝,無故進犯薩摩藩的行為。
島津光久當然知道,什麼國書都是狗屁,但也放心了不少,因為他最怕的就是德川幕會趁著這個機會進一步削弱薩摩藩,落井下石,現在看來德川家光還沒有這種打算。
不過就是這樣,薩摩藩的損失也是十分巨大的,不僅被掠奪走巨額的財富,丟失了一個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僅藩內的人員損失,連士兵加居民,己經接近了十萬,而且絕大部份都是輕壯年,在薩摩半島地區,幾乎看不見十五到二十五的年輕女人。僅就人口來說,沒有二三十年,是恢複不了的。同時還欠下一屁股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