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1 / 2)

得到了李自成南撤,史可法和吳甡辭職的消息之後,商毅也意識到,本來己經好轉了的南方形勢,一下子又變得非常遭糕了。甚致比上一次清軍南侵的時候還要遭糕得多。因為自己的情報網絡基本己經查覺到清軍的調動情況,這也說明,清軍在今年以內,就很可能再次展開南侵,而且這一次南侵的規模,也不會比上一次小。

因此這一次南京發生的順逆之爭,顯然是清廷早有預謀的行動,先煽動東林黨人鬧事,使南明朝廷和李自成分裂,然後逼使李自成南撤。這樣一來,南京以西的防守幾乎是一片空白,清軍可以順江東下,想指望劉良佐和黃得功擋住清軍東進的大軍,根本就是不可能。完全有可能一舉而攻克南京。

但也不可否認,清廷的這一整套計劃確實十分巧妙,完全是針對東林黨的脾氣秉性而製定的,充份利用了東林黨人自以為是,不顧大局的性格弱點。

那麼從現在的情況來,雖然不排除南京朝廷到了危險的時候,還會調自己出兵去保護南京,但以東林黨的性格和眀朝拖拉的辦事效率,估計等到自己出兵時,清軍也己經兵臨南京城下了。這樣一來南京也就等於是一座死城,而浙江直接麵對清軍進攻的可能性,己經很大了。

好在是一個月之前,商毅就己經有這種預料,因此在浙江內部也都做好了充份的思想準備,並不覺得有什麼突然和意外。另一方麵,在江淮戰役的勝利,也充份證明,商家軍確實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強軍,因此浙江省內軍民人等、士農工商,上上下下都對商家軍信心十足,到也沒有引起多少恐慌情緒。

而且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商家軍的擴軍編製工作己經完成,現在浙江包括蘇北、淮西地區,一共有七個步兵師,分別是第一、三、四、五、六、七、九師;四個步兵旅,分別是第一、五、六旅,另有一個騎兵師、一個特種兵大隊,相當於一個旅。總計兵力為十二萬左右。不過由於兵工廠的生產能力有限,現在第七師,和第三、五旅,都是裝配了半數的兵器。另外還組建了五個預備旅,正在加緊訓練,預計在年內,再組建一到二個師,或二到三個正式旅。

在山東戰區,這時己經編製二個步兵師,為第二、第八師;三個步兵旅,為第二、四、七旅,另有一個騎兵旅和一個特種兵團。總計兵力為五萬左右。其中三個步兵旅都隻裝配了半數的武器。另外也有三個預備旅,計劃年內再組建出一個師來。

目前商家軍陸軍部的總兵力超過了十七萬,盡管不是所有的部隊都裝配上足夠的兵器,但和江淮戰役的時候相比,無論是兵力總數,還是整體的作戰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外在海軍部的,下屬還有三萬六千多兵力,其中可以用於陸戰的兵力可以達到一萬五千人,這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輔足力量。

因此在盤點完了自己現有的兵力之後,商毅又一次清楚的認識到,和自己剛剛來到這個時代相比, 自己己經擁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 手下有一支強大的軍隊, 有超過二十萬平方公裏的領地, 有八百多萬民眾, 擁有足夠的財力物力, 甚致還占領了兩個大型海島, 也就是說,就算是失敗了,也有足夠的後路可退,那還怕什麼,就再和清軍大戰一場就是了。

不過由於軍隊的擴大,也使商家軍在未來的大兵團作戰會增加,而目前最高的師級編製顯然不能符合現在的作戰要求,因此商毅也決定,在師級以上,再提高一級,進行軍級編製,將目前的全部兵力編成五個軍。

浙江戰區,第一軍:下轄第一、五、九師,第一、五旅。由成進任軍長,趙英傑任副軍長,尤洪亮任參謀長,付責駐守江南地區,總指揮部設在杭州;第二軍:轄第三、四師、六師,第三旅,由羅運斌任軍長,王信任副軍長,劉伯濤任參謀長,付責駐守江北地區,總指揮部設在揚州;第三軍:轄第九師、騎兵師、特種兵大隊和第六旅,由楊武丞任軍長、段鵬任副軍長。屬於機動兵力,江南江北調動作戰,但總指揮部仍然設在杭州。

山東戰區,第四軍:轄第二師、第二、四旅、騎兵旅和特種兵團。由周少桓任軍長、蔣義渠任副軍長,唐鎮任參謀長,付責駐守整個山東戰區,總指揮部設在登州;第五軍:轄第八師,第七旅,軍長由周少桓兼任,童大勇任副軍長,鮑銅鋼任參謀長,付責駐守靑州地區,總指揮部設在穆陵關,平時由童大勇代理軍長的職權。

對於這樣的新編製,統戰部的其他人員都沒有意見,畢竟現在全軍己經有十個師的編製,如果還按師為最高級戰鬥編製,確實會使指揮權過於分散。稍微有一點出人意料的是,由周少桓一人身兼兩個軍的軍長,不過山東戰區離浙江確太遠了,既使是有了飛鴿傳書,也來不及做到極時的指揮,因此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部。而且第五軍的人數明顯偏少,實際隻有半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