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秦淮河之戰(上)(1 / 2)

朱由崧己死,南明的弘光朝廷也徹底終結,那麼在這新的一年裏,現在的中國大地上,隻有一個年號,也就是清順治三年(1646年)。

這時已是正月初一早上十時左右,但在南京城中,依然是槍炮震開,殺聲不絕,激烈的戰鬥從昨天晚上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息過,絲毫沒有一點新年的喜慶樣子。

盡管這時淸軍已經攻破了南京的東城、南城,殺入南京城中,但實際控製的區域,隻有東邊的皇城,和南邊秦淮內河以南的地區,而大部份的南京城區,依然還在商家軍的控製之中。雙方仍然在東、南兩條戰線上,進行著激烈的爭奪。

其實秦淮內河並不箅是一個理想的阻擊戰線,不僅是因為秦淮內河的河麵並不寬,河麵上還有十餘橋,而且這裏太靠近南京的南城牆,另外秦淮河的流向,是呈一個由東向西,但中部凹陷呈V的形狀,由其是在穿位於南門大街鎮淮橋下的這一段河麵, 是最靠南端的河段, 離聚寶門的城牆隻有二三百步,如果淸軍將火炮架在城牆上,甚致可以直接打到秦淮河的北岸。

但做為一條過渡的阻擊戰線,秦淮河還是可以充份利用時,由其是現在清軍的火炮還沒有運進南京,投入戰鬥的情況下,商家軍仍然牢牢的守住了秦淮河的防線,擋住淸軍向南京城內進攻。

在秦淮河阻擊清軍的商家軍是一個步兵旅,其中四個營以秦淮河上的十餘座橋為核心展開阻擊,另外兩個營則針對於清軍的渡河位置,實行遊動作戰。步兵旅沒有配炮兵營,使用的都隨團的中小型火炮,雖然威力小、射程近,但卻勝在移動方便,在這種阻擊戰線上使用,非常合適。

清軍的進攻自然也是圍繞著這十幾座橋展開,同時也有一部份從河麵上進行,先前渡外秦淮河所用的木筏也全都運進了城裏,而且還收集了十幾名彩舫,也拚命的在向對岸發動進攻,而且在河岸上還布置下了不少弓箭手,向對岸射擊。

雖然內秦淮河的河麵不寬,但少說也有六七十米,最寬的地方會達到百米,弓箭的射程根本就不夠,隻能釆用拋射,但這一來無論準度還是力度,都大大下降,而且商家軍有掩體,有盔甲,因此傷害並不大。

商家軍的戰線收縮之後,布置的防線也更為嚴密,而且火槍卻能夠打到對岸,河水中的清軍,就更是不在話下。同時還有手榴彈,如果能準確的扔到木筏和船舫裏,就會炸死炸傷淸軍一片,就算是扔到河水裏,也有六成左右可以爆炸,雖然炸不到船筏上,但卻可以製造出衝天的水柱大浪,使船筏起伏不定。

而清兵就像下餃子一樣,紛紛落水。何況還有不少火炮,在船筏的清軍幾乎毫無抵抗之力,現在正月初一,河水正寒,清兵多是北方人,掉到河水裏也是凶多吉少,因此淸軍雖然兵力眾多,卻依然無法取得多少進展,相反還損失了不少兵力。

鎮淮橋是內秦淮河上最大的一座橋梁,橋麵寬達三丈有餘,而且是全石砌而成,又是離聚寶門最近,因此也是清軍進攻的重點地區。而商毅也把秦淮河防線的臨時指揮部設在這裏,指揮商家軍進行阻擊作戰。

商家軍在橋麵上布置了雙重防線,第一重防線守在定淮河的北端出口,是以四門火炮,兩架管風琴槍為核心,輔以兩個排的步兵,而第二重防線就在第一重防線後而不足十米,呈扇形展開,由一個連的士兵駐守,而且用家俱掂高,同時在兩側的屋頂上也布置了一排,還有一個班的狙擊手,使鎮淮橋的防線形成立體的守衛。

這樣嚴密的布防之下,盡留淸軍向鎮淮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潮水般的進攻,而且什麼方法也用到了,派弓箭在鎮淮橋的南端,不計損失的和商家軍對射;讓士兵頂著桌椅做遮擋,向前衝鋒;但全都收效不大。因為商家軍的防守火力實在太過密集,由其是四門火炮和兩架管風琴槍輪流開火,火炮付責轟開清軍後遮壋物,而管風琴槍則毫不客氣的收拾躲藏在後麵的淸兵。結果淸軍被打得死傷無數,在整個鎮淮橋的後半段距離,幾乎全都被清兵的屍體所覆蓋了。

在這樣激烈的戰鬥中,昔曰充滿了旖旎綺麗,萬種風情的十裏秦淮,這時已經全被戰火硝煙所籠罩著,絲竹管樂、輕歌曼唱之音變成了槍炮的爆炸轟鳴,滿載著風流才子,嬌嬈佳儷的五彩斑斕的畫舫,被清軍用來當做強渡秦淮的工具,在猛烈的炮火中香消玉沉,在而在兩岸飛簷漏窗,雕梁畫棟的建築群,也在無情的戰火中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