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了南京之後,阿濟格依然在江南打得很不順手。而多鐸和阿濟格也是難兄難弟,在江北的曰子,也從來就沒有一天舒坦過。
吳三桂率軍南渡之後,清軍在江北戰場的兵力大減,總兵力己不足十五萬,雖然看起來是不少,而需要防守的區域卻達到淮安、鳳陽、廬州、歸德、徐州五個府,戰線幾乎包括了整個東麵,連綿長達近兩千裏。因此兵力也顯得捉襟見肘。麵對著商家軍不住的從南北兩麵的夾擊,也迫使多鐸隻能釆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疲於奔命。
好在是北京趕造的火器也極時送到了多鐸手裏,才終於免強守住了淮安府,打退了商家軍的進攻,總算是還能免力維持著江北的局麵。
商家軍向滁州發動進攻的消息傳到了歸德府之後,多鐸也經過了仔細的考慮,認為滁州本來是吳三桂的防區,多鐸也不想過多幹涉,因為現在他也得知了阿濟格派遣吳三桂進攻浙江的消息,雖然多鐸覺得阿濟格的舉動雖然太明顯了,但就削弱吳三桂的實力這一點來說,他也是讚同的。而且歸徳府離滁州太遠了,多鐸估計,就算自己現在立刻發兵去救援滁州,恐怕也己經晚了。
因此多鐸決定,集中兵力,去進攻揚州地區,也給商家軍來一個圍魏救趙之計。當然清軍守衛盱眙的勝利,也讓多鐸增加了不少信心,他覺得現在清軍的火器,大概可以和商家軍抗衡了。因此也有些躍躍欲試,希望以火器為主力,和商家軍再打一仗。
這一次多鐸出兵進攻的目標是天長縣,一共集中了四萬五千人馬,這也是多鐸在江北戰區能夠湊齊的最大機動兵力了。另外還帶了各種火炮一百六十餘門,包括有四十門紅衣大炮和三十門靂霹火炮,火銃兵六千餘人,另外還有霹靂火箭筒一千多個。使用火器的部隊,也多達萬餘人。
羅遠斌和王信接到報告之後,也立刻招集其他的三名師長一起商議對策,最終眾人認為,以商家軍留守兵力的防守力量,完全可以抵擋得清軍的進攻,而且還可以趁著這個機會,繼續從滁州向西, 繼續進攻和州。
不過羅遠斌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因為通過滁州的勝利,也證實第二軍依然有實力打硬戰。而且現在商家軍己經得知,淸軍在和州的駐守兵力也不多,沒有必要集中三個師的兵力去進取和州。完全可以兩個戰場同時進行,因此羅遠斌認為,如果從滁州抽出一個師的兵力,向天長縣的方向靠近,暫時駐紮,伺機而動,如果天長縣吃緊,就增援天長縣的防守,如果天長縣守得住,那麼也可以等淸軍久攻不下,兵力疲憊的時候,趁機向清軍發動進攻,就可以一舉擊敗清軍。
這樣一來,就算另一路攻不下和州,但在擊敗了多鐸的大軍之後,清軍恐怕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救援和州了,然後商家軍還是可以集中兵力,再去進攻和州。
在取得了滁州的勝利之後,第二軍的官兵們也都對自己的戰鬥力恢複了自信心。因此眾人也都認為羅遠斌的這個計劃完全可行。於是最終決定,由王信帶第四師去進攻和州,羅遠斌帶第三師去增援天長,留下第六師駐守滁州。
――――――――分割線―――――――――分割線――――――――
多鐸率領著淸軍是在三月二十二日到達天長縣,而這時商家軍也在天長縣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守衛天長縣的是第三旅,這也是一個老部隊,作戰經驗十分豐富,旅長叫鄒宏深,是當初跟著羅遠斌一起投靠商毅的明軍中的一員,因為戰功積累,在江淮戰役之後,晉升為旅長。同時留守揚州的軍參謀長劉伯濤也派來了一個團,增援天長縣的防守兵力,同時也告訴了鄒宏深,羅遠斌的作戰計劃。並且還把進攻滁州的三個師留在揚州的一百多門重型火炮,還有六十四架管風琴槍,也全部都運到了天長縣,其威力最大的三寸六分口徑青銅野炮,就有三十二門。
本來這一次沒有趕上參加進攻滁州的戰鬥,鄒宏深和第三旅的官兵都十分掃興,沒想到守衛天長縣卻等來了更大的一條魚。這可是多鐸親自帶隊的清軍啊,打這樣的敵人才過癮啊。因此鄒宏深本來就擦拳磨掌,又給他送來了增援部隊和這麼多的火器,自然更是信心十足,因此也像劉伯濤表示,自己一定能夠守住天長縣。
商家軍依然沒有駐守城牆,而是在城外布置好了自己的防線,在清軍正麵進攻的陣地上,布置了一個團的兵力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