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雖然喜得千金, 但現在戰事卻還在繼續進行著。統戰部的公文發到第六軍的軍部時,是九月二十七日。
李岩、李定國等接到了公文,這才知道商毅的全盤計劃,同時也清楚自己的任務,就是在湖北繼續堅持下去,牽製住清軍的兵力,一方麵是為收複南京創造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麵也是等待著局勢發生變化。
因此李岩、李定國、李牟等人立刻開了一個軍事會議,最後都一致決定,尊照統戰部的命令,繼續在湖北地區堅守下去,一定要把這兩個月的時間堅持過去,而對清軍的進攻,采取層層扺抗,逐步撤退的戰術,盡管拖延時間,並且現在就要做好放棄所有占領地區,退進大別山區裏去繼續戰鬥的備準。
大別山是連結湖北東部與河南東南的重要地區,明朝在這裏依山險之地,在要路地區修建了許多關城,主要的有金山關、白沙關、木陵關、雙山關、黃土關、長嶺關、鬆子關、栗子關等等。現在大部份關城都由民兵看守,也是商家軍退進大別山區之後,繼續和清軍周旋,對抗的依靠。
當然要執行好這一任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要做通全軍的工作,因為現在全軍上下都在盼望著浙江地區的援助,如果官兵們知道自己沒有援軍,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堅持下去,恐怕有許多人都會產生動搖的情緒,必須要讓他們堅定堅守下去的信心;第二是要製定好逐步撤退的計劃,分幾個階段撤退,在每一個陣地要堅守多長時間,堅守到什麼程度,怎樣把這二個月的時間給堅持過去;第三是做好彈藥和物資的分配,因為湖北戰區的彈藥有限,暫時也得不到補充,因此一定要合理的分配現有的彈藥,保證每個階段都有必要的抵抗能力,以及等到局勢發生變化之後,向清軍發動反擊所用。同時還有退到大別山內作戰的糧食和其他物資儲備,這也關糸到後期的戰鬥條件,從現在開始,也要開始布置了。
因此李岩也決定,盡管現在戰事緊急,還是要把各師、旅長緊急招回到麻城縣來,開一次重要會議。
就這樣在九月二十八曰,二位師長李漢軍、李成棟、二名旅長丁其兵、李本深都來到了麻城。李岩等人也正式向他們傳達統戰部的大戰略計劃和湖北戰區下一步的任務,讓他們再去做下一級的工作。但由於保密起見,跨海突襲計劃盡限於各師部、旅部知道,對下一級的官兵都不得透露。而宣傳隻說是,湖北戰區是為浙江收複南京,吸引清軍的兵力,隻要堅持兩個月,等浙江收複了南京之後,就一定會來救援湖北。
四名師長、旅長聽完了之後,也都頗為震驚,沒想到這一次的戰鬥規模會這麼龐大,湖北戰區僅僅隻是其中一個組成部份。因此眾人也都表示,一定會堅決執行統戰部的決議,做好士兵們的工作,把這兩個月堅持下去。
而李定國也做了新的戰鬥計劃布置,目前商家軍在湖北的地區己經大量減少,隻剩下以黃安、麻城、羅田三個縣也核心的大別山以南地區,基本又回到了最初的局麵,因此現在也將己這三個縣為核心進行防守。不過在羅田縣前麵,商家軍還駐守著大同鎮。
從兵力上看來,前一階段九師的傷亡較大,在麻城縣補充了二千多人,目前全師共有九千人左右,駐守在士同鎮的十八師和三旅也有一定的損失,現在十八師還有九千三百多人,三旅有五千五百餘人。隻有駐守黃安縣的二十二旅損失不大,基本保持全員。
清軍的戰術也很明確,就是從東西兩線,先攻取黃安、羅田兩縣,然後合圍麻城,釆用層層推進的堡壘戰術,逐步侵蝕商家軍的地區。現在在西線,清軍的堡壘群己經快要推近到黃安縣附近,最近的離黃安縣城隻有十餘裏的距離,而在東線,清軍巳經對大同鎮形成合圍之勢,最近的堡壘離大同鎮不足五裏。
因此李定國決定,在三天以內,放棄大同鎮,讓十八師退回到羅田縣駐守,而二十二旅依然駐守黃安縣。三旅暫時退回麻城修整,爭取補充一千左右的兵力。和九師一起駐守麻城,並尋找機會援助黃安、羅田二縣。
駐守黃安、羅田二縣的時間為十到十五天,一但二縣失守,並不退到麻城來,而且退進大別山裏去,二十二旅退守到金山關、白沙關一帶,十八師退守到長嶺關、鬆子關一帶,而九師和三旅依然還在麻城縣駐守,再抵抗清軍十到十五天的時間,麻城失守之後,退進雙山關、黃土關一帶駐守,繼續堅持抵抗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