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決戰之前(上)(1 / 2)

商毅帶領著人馬從杭州出發, 沿路都可以看見來往不絕的民夫車輛, 都裝載著各種各樣的物資,排著長長的隊伍。雖然跟隊押運的軍隊並不多,但秩序井然,並沒有出現混亂的局麵。

而且幾乎所有的在許多車輛上都插著各種顏色的旗幟,或者貼著標語,寫著“恢複中華、驅逐韃虜”,“收複南京,打敗滿清” 等字語。沿途還有不少年輕人在大聲鼓勵民夫們努力,把物資盡快送到前線去,為抗擊清軍,保衛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到這些情景,也讓商毅十分滿意,看來宣傳組織工作確實做得十分到位。

三天之後,商毅的一行人馬到達南京外城的小安徳門附近,成進的第一軍己經在這裏紮下了大營。這時其他各路人馬也都基本到達了自己的陣地。

南京分內外兩城,內城才是真正的南京城區,城牆都是用米湯、蛋清調灰燒製的青磚砌成,高大寬厚。而外城實際是一道不高的土圍牆,而且連續長達一百餘裏。

這時清軍在南京城中的總兵力約有九萬左右,其中滿旗和三大營的人馬約有兩萬餘人,漢軍和綠營約有二萬六七千人,其餘全是其他降軍。主要的將領有:屯齊、鼇拜、滿達海、劉之源,李思忠、士彥、郝效忠等人。另外有各種火炮二百七十餘門,火銃一萬餘杆, 霹靂火箭六百餘簡,震天雷六千多個。

自從商家軍對南京地區的合圍完成之後,多鐸也知道大勢不妙,於是也在南京城內開始布置準備守城的計劃,雖然說清軍的兵力確實不算少了, 但南京的地區實在太大,而城牆又太長,清軍的兵力仍嫌不足,根本不可能把防線擴大到外城一線,因此多鐸也決定把南京的外城全都放棄,把防線布置在內城和內城的外圍地區,集中兵力駐守。

清軍占領南京時,南京城裏的居民隻有七八萬,經過了近一年的時間發展之後,現在南京城裏的居民也已經接近到二十萬,雖然離正常時期還相差甚遠,但也恢複了幾分元氣。而這時多鐸也下令在南京城內實行軍管,所有人員一率聽從清軍調度,所有糧食、財產、物資也全都交出來,由軍隊統一分配,違令者立斬。

為了彌補清軍的兵力不足,多鐸首先下令將城中的居民十五歲以上,四十五歲以下的男孑全部都編組成軍,一下子就擴充了近五萬人,發給武器,進行短期訓練,平時付責修築工事,在商家軍進攻時,也要全都參加戰鬥。同時也把年輕婦女都組織起來,付責做飯洗衣照顧傷員等後勤事務。

同時多鐸雖然沒有勇氣放商家軍放進城裏來打巷戰,但對南京的防守也布下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在南京的城牆外,依托城外的山河湖泊布置,主要集中在二湖二山一壇,二湖是指莫愁湖和玄武湖、二山是指神烈山和聚寶山,一壇是指東南角的天壇。

多鐸下令,由郝效忠守聚寶山;李思忠守莫愁湖、佟岱守神烈山、土國寶守玄武湖、夏成德守天壇、在這五處駐點都派駐了一萬人馬,另有五千民兵駐守,不過人馬中隻有滿漢軍各一千五百人,其餘全是降軍,當秸其中包括有三十門火炮,一千支火銃等武器。並且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第二道防線就是南京的城牆,這也是多鐸寄於了厚望的一道防線。

而第三道防線是在南京城內的皇宮,同時也在南京城內的各條河流邊上,主要的街道上也都修築防線,準備等商家軍攻入南京城裏之後,一麵守衛皇城,一麵和商家軍進行巷城。這一點多鐸到是參考了不少在十個月以前,商家軍守南京時的做法。

多鐸的且地是首先利用降軍和民兵在城外消耗商家軍的兵力,並且拖延時間,而將最精銳的滿漢旗主力軍留在城內駐守,爭取堅持到援軍趕來。按多鐸的預計,如果有援軍的話,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應該是能夠趕到南京來的,因此多鐸分派的計劃是每一道防線都要守住十天,加起來也就是一個月。要是一個月之後還不見援軍,那就隻好殉城而亡了,反正到了這一步,多鐸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分割線―――――――――分割線――――――――

由於這時南京城裏實行了軍管,一度恢複了幾分往日繁華的秦淮河也再度冷清起來,開張了幾個月的酒樓妓院也全都關了門,夥計都被編入軍隊,準備參加戰鬥,而妓女們也都全被監管起來,付責後勤事務,當然年輕貌美的都被有頭有臉的將領拉回去暖床。

雖然紫明樓有墨經緯和紫玲瓏罩著,到是逃過了被清軍征調的命運,不過這個時候顯然已經無法再繼續營業下去了,因此也關張停業了。除了摩門的弟子以外,其他人也都被遣散回家。好在是樓裏到是積攢了不少食物和酒,還能夠保證幾個月的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