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營回來之後,鬆平信綱立刻趕來麵見徳川家光,將簽定好的正式和約文件交給德川家光過目。
等看完之後,德川家光也隻能苦笑了一下,條件基本也在德川幕府的預計之中,三百八十萬兩白銀雖然有些重,但現在的日本還是付擔得起的,而德川家光心裏也在盤算,該讓其他大名分攤多少,這裏麵可是有很大學問的。
不過這時日本各地的大名幾乎都己經聚集在江戶,因此徳川家光招集眾大名,將和約正本交給他們過目。
看完了和約之後,眾大名雖然有些掻動,但也都沒有什麼異議,因為當年那一批縱橫曰本的名將都己經做古,現在的大名都是第二三代人,早己沒有先輩之勇了,在十年前一個島原之亂還動用了差不多十萬大軍才平定下來,而現在商家軍的戰果就擺在眼前,三年前將薩摩藩打得滿地找牙不說,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就炸平了一半的江戶城,而且日早一萬三千多大軍進攻一個海灘陣都攻不下來,日本水軍第一的長州藩也遭到重創,誰還那麼沒眼水,一定要和商家軍決一死戰呢。
另外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份和約不滿意,有不少大名其實是希望和中國通商的,由其是在自己藩內開通了通商口港的大名,甚致有些竅喜,因為一但和中國通商,也就意味著自己藩內財稅大漲。
見眾人都沒異議,徳川家光也放心了不少,接著又宣布了賠款的分攤計劃,按各大名的祿米數比例,進行分攤迠次賠款的三百八十萬兩白銀。另外以仙台藩遲誤出兵為由,罰仙台藩支付雙倍。而同樣江戶城的損失重建,也按這樣的標準進行分攤。
另外這次戰爭的起因是薩摩藩挑起,因此薩摩藩將給最嚴厲的處罰,島津光久等首要人員將給商家軍處置, 但摩藩依然還在,徳川家光下令將薩摩藩的祿米降到三萬石。
原來徳川家康在分封大名的時候,是做了精心安排的,他將全日本的大名分成三類: 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外樣大名。
親藩大名為徳川氏的親屬,如鬆平信綱就屬親藩大名一類。而譜代大名則是原來德川家的家臣,如酒井忠勝, 阿部忠秋就屬於這一類。這兩種大名有一個特點,就祿米高的並不多,絕大多數都在十萬石以下,但徳川幕府重臣要職勻由他們出任。
外樣大名是關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同為大名,或戰後降服的大名,如薩摩藩、長州藩、仙台藩等。一般外樣大名的祿米都很高,達到四五十萬石的比比皆是,薩摩藩就是一個五十六萬石大名,但不得參與幕府統治。
徳川幕府的祿米為二千萬石,約占全日本祿米總數的二成略多一點。因此如果按各大名的祿米數比例,進行分攤賠款,徳川幕府實際隻用出八十萬白銀左右,而祿米較高的外樣大名明顯分攤得多一些,損失當然大得多。如仙台藩的祿米是六十二萬石,又被罰加倍,結果要分攤近四十萬兩白銀。
不過現在的德川幕府依然還十分強勢,而兩支對抗幕府的主力,薩摩藩基本殘了,長州藩也遭到重創,因此各外樣大名雖然心裏不願意,但也隻能同意下來。
見分攤支劃也通過,徳川家光才覺得鬆心了一點,於是在和約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當然現在等著各大名湊齊第一批的一百五十萬兩白銀,是來不及了, 因為將商家軍越早送走越好,免得夜長夢多,因此這一批白銀全部都由幕府墊付,各大名分攤的白銀隨後再補上。
幸好是這個時侯的徳川幕府還處在一個守成期的位置,經過了三代德川將軍四十餘年後積累之後,府庫都十分充盈,因此一百五十萬兩白銀還是拿得出來的,就在三天以後,德川家光將湊集的白銀,連同簽好和約一起交給鬆平信綱,讓他帶去商家軍的大營交割。
同時現在琉球島上還困著薩摩、彥根兩藩的一萬二千多軍隊,按照[神奈川和約]的規定,中方應該放日本軍隊回歸日本,同時對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光久也要押回曰本,進行嚴懲,因此鬆平信綱在向商家軍交割完白銀之後,還要隨商家軍一起前住琉球,辦理日軍撤軍,以及捉拿島津光久的事情。
而徳川家光也考慮到,島津光久在得知了結果之後,有可能會拒捕反抗,因此還讓鬆平信綱帶了兩千軍隊一起去琉球,並派柳生三嚴和、成瀨正成協助鬆平信綱。現在薩摩、彥根兩藩在琉球的兵力都差不多,而鬆平信綱再帶去兩千人馬,也就足以壓倒薩摩藩,何況在琉球還有商家軍在,實在不行還可以請商家軍出手。徳川家光也覺得這樣一來,也就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