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多爾袞帶領著一幹滿清的文武大臣,果然就在北京城郊外的大校場中參觀了新軍的操演。
淸軍的新軍確實都是按照過去商家軍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不過投降清廷的原商家軍士兵本來就不多,而且大半都是剛參加商家軍不足一年的新兵,超過兩年的老兵,不足十人,而真正有訓練隊伍,以及指揮作戰經驗的,還隻有李本深和趙嶽兩個人。因此這五支新軍實際也就是他們兩個人在主要付責訓練,這也是洪承疇一再容忍趙嶽的重要原因。
五支新軍各派來了兩千人,一共一萬人,依次下場進行操演。所進行是隊列,刺刀、以及火力訓練。多爾袞對隊列、刺刀的訓練並不感興趣,重點還是觀看火力訓練。而火力訓練又分為兩種,一是原地不動的三段連射訓練,二是逐排向前推進的射擊訓練。
淸軍的新軍確實都是按照過去商家軍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因此在射擊的速度和組織上,也覺時有了長足的進步,現在清軍使用的火銃是火繩槍和燧發槍混用,比率大約是四比一到三比一之間,由於這次五支新軍各自都隻派來了兩千人,因此各隊都是使用的燧發槍。
從射速上說,正常情況下,火繩槍在一分鍾內,一般隻能射擊二到三次之間,就再熟練的火繩槍手也很難超過三次,而煫發槍的射速一般都在三次以上,熟練者可以達到四次以上,甚教接近五次。其實現在中華軍的射擊速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水平。
但由於淸軍沒有雷汞,因此使用的是煫石打火的煫發槍,這種燧發槍的射速雖快, 但射擊的成功率隻有七成多一點,這也就意味著在四槍之中,差不多就丟有一槍啞火。其實燧發槍的射擊成功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雷汞還沒有出現之前,再好的煫發槍也隻能達到八成五左右的射擊成功率。而使用雷汞之後,才能使射擊成功率無限的接近百分之百。
不過在操演中,如果一百槍裏夾著二十多槍打不響,如果不是內行人根本就看不出來,而多爾袞也沒有真正和商家軍作戰過,對商家軍的火力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但他是和明軍交過手,現在隻是覺得現在清軍的槍聲一排接著一排,連續不斷,發射的密集程度也確實比以前所見的明軍強得太多了。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商家軍的戰鬥力為什麼會這樣厲害。就算是用騎兵去硬沖這樣的陣形,也一定會損失慘重,而步兵則更是杯具了。
當然也可以看出,五支軍隊的訓練,也確實是花費了一番心血。
當然多爾袞也清楚現在看到的,不過是一次操演訓練,並不代表實戰的戰鬥力,事實上過去和明軍交戰時,經常可以看到,麵對八旗鐵騎的進攻,許多明軍嚇得手腳發軟,根本就無法從容填彈射擊。因此他也想來一次仿真的實戰演習。當然就是仿真,也不能用人在當對方,多爾袞用的是動物——狼。
為了這次操演,檢驗新軍的真實戰鬥力,多爾袞也確實是煞費了一番苦心,提前兩個多月,抓獲了二千多隻狼,作為仿真實戰演習的敵人。
現在將所有的狼分為五批,毎一批約有四百多隻,在演習之前,狼群都被餓了三天。而每端忱Фタ蓁章軍出動三百人,以火銃來對抗這四百多隻狼。並且在校場中以木柵圍出了一個長寬各約一百步的方形圍場,人狼大戰就在這個圍場裏進行。
觀看的一些原明官員對此都十分不以為然,還有不少人在心裏都暗暗鄙視多爾袞的做法,果然是一付蠻夷之族的做派。但滿族官員到是覺得這在正常不過了,雖然說兩次南征清廷都敗得很慘,但在這個時候,滿族還保持著捍勇、尚武、好戰的性格,在他們看來,這無非就是一場大型的圍獵活動嘛,要是連一群狼都殺不過,還有什麼用,上戰場去也是送死。當然這一次狼群的數量確實是多了一些。
而洪承疇也知道,這才是今天最關建的時刻,因此首先派出場的,是由三大營新軍派出的三百名士兵。其實洪承疇也摸不清各支新軍的真實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但三大營是從滿八旗中抽調的精銳,怎麼也差不到那裏去,隻好首先把他們派上去,希望能開一個好頭。
三百名士兵在圍場的一端排成了三排橫隊,隻見一聲令下,在圍場的一側,柵門打開,四百餘隻野狼紛紛衝入圍場中來。每隻狼都是餓了二三天,眼睛都有一些發紅,一見前麵有獵物,立刻發出一聲聲狼嚎,向橫隊方向奔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