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一夜的激戰,馬尼拉總算又恢複了平靜。由其是清晨的一場大雨,也使雙方所有的行動都停止了下來。這個時候,菲律賓屬於熱帶地區,這個時候正是雨季,幾乎毎天都會有一場雨下,有時大雨會連續幾天都不停。
不過宋協昌正冒著雨站在商館的瞭望塔上,可以清楚在巴石河北岸的巴裏安地區,己有數十處地方被燒毀,雖然火勢差不多被大雨澆滅,但還冒著濃濃的黑煙。而且在街道上也躺滿了華人的屍體,而在遠外的馬尼拉城,城門一直緊閉著,隻是出來了一隊土著,冒雨清理著街道上的屍體。
經過昨夜的一場動亂,死亡的華人約有二千多人,而逃過了巴石河的華人大約有七千多人,現在還留在巴裏安區的華人隻有一千多,但都住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因此昨天的屠殺暫時還沒有波及到他們。
但逃到巴石河北岸的華人也不是全都住進了南京商館裏,有一部份華人還是對中華軍的實力信心不足,因此都投奔到比農多區的其他朋友家裏躲避,或者逃到了更遠的地方,還有極少一部份人甚致到比農多區的教堂裏尋救保護,躲進教堂裏的華人還不足五千。
當然這些華人並不都是純粹的華人,有不少是華人和當地土著結合之後所生的第二代,甚致是第三代,也有一部份是華人娶的當地土著女子。在馬尼拉定居的華人己有近百年的曆史,因為在華人群體中,婦女占得比例極小,因此馬尼拉的華人大部份都娶當地的土著女子為妻,生育後代,當然也有一部是來馬尼拉經商的華人,在這裏也成了一個家,收了幾個土著女人當外室,而他們的親屬也都在商鋪裏幫忙。
當然在西班牙殖民者看來,這些人都被視為華人。在前兩次馬尼拉華人大屠殺中,華人的土著妻子,親屬中也有不少喪命的。
盡管是這樣,在逃進商館的五千華人中,婦女所占的比例依然是少教,隻有一千五六百人,另外還有近千餘老者和幼童,壯年男子占到了一半以上。不過加上商館內的原有伴計和中華軍的十五營的士兵,人數也超過了六千,這基本也是商館裏能夠容納的極限人數了,也將商館擠得滿滿當當。
當然人數還是其次,更為重要的還是糧食。雖然昨天商館裏的夥計購買回來一批糧食,但現在整個商館裏的存糧也隻有八百多石,但六千多人,最多也隻夠供應十五天左右。而且如果二十三營到達之後,糧食問題恐怕會更加緊張。因此還需要盡力再籌集一些糧食。
幸好是這一場大雨沿緩了西班牙人的屠殺行動,也給了商館裏布置準備的時間,宋協昌、房箴、張庚秋、趙銘、趙新等人也立刻進行了一番商議。
經過了昨天的激戰之後,中華軍陣亡了四十三人,傷二十一,減員為七十四人,現在的人數免強能夠守住商館,但考慮到以後肯定還有大量的華人入住,僅靠商館來容納,顯然是不夠的, 必須要將商館周邊的地區都納入進來,安置繼續而來躲避的華人,這樣一來二十三營也必須盡快趕到商館來,才能夠保證控製商館周邊的地區。但大雨雖然沿緩了西班牙人的行動,也給二十三營到來增加了許多困難,因此眾人首先決定,立刻派人向玳瑁港的方向尋找另一個營的行蹤,要求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盡快趕到商館區來。
同時張庚秋和張雷、張濤等人也盡力想辦法,籌集更多的糧食,如果實在購買不到,就去搶劫,在比農多區,還有不於西班牙人,或是土著貴族的莊園農場,都應該有不少糧食。趁著現在下雨,馬尼拉城裏的西班牙軍隊不能出動,正好可以搶幾個莊園。
另外進入商館保護區的華人,也應該進行統一的管理,首先是所有人攜帶的錢財貴重物品都可以自己保留,但糧食和牲口都必須上交,由商館進行統一管理分配眾人毎天的口糧;婦女和老人付責做飯、燒水、洗衣、救治傷員等後勤工作,而壯年男子將付責修築工事,挖戰壕,修築臨時居住點等重體力活,並且還組建一支華人的民兵武裝,平時維護商館保護區的冶安秩序,必要時也要投入戰場,幫助中華軍作戰。但除了民兵是由各人自願以外,其他工作則必須完成,不許有任何挑揀。
不過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招募民兵的消息一公布之後,報名的華人競十分湧躍,包括不少老人和少年,也都要求報名入伍。因為馬尼拉定居的華人,多半都有一些冒險精神,就第二代,第三代的華人,膽氣比一般中土大陸的老百姓都要大得多,同時馬尼拉華人受西班牙人的壓迫太多,幾乎所有人心裏都憋著一團怒火,隻是以前力不能及,又沒有統一的組織,隻好忍在心裏,現在有中華軍在這裏領頭,心裏也有底了,於是也都想親手殺幾個西班牙人或是當地土著,出一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