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丁亥之變(三)(1 / 2)

無論是在清廷入關前,還是入關後,由多爾袞親手殺死的,和他下令殺死的漢族人都不在少數。但多爾袞卻十分明白, 把漢人全部殺光這種論調,根本就不可能,這到不是說多爾袞心慈手軟,或者是打算建設一個真的滿漢一家的國家。

因為多爾袞十分清楚,僅僅隻靠滿族人,別說是整個中國,就是關外的那一塊土地,都統治不了,到現在這個時候,滿族的人口一共才二百多萬,一個北京地就足夠裝下滿族人口的一半了, 就算是把漢八旗的人口加進來, 也不超過三百萬, 就這麼一點人口, 連一個省都不夠, 還談什麼統治整個中國。

因此漢人不是不能殺,但不能一味亂殺,在入關之前,屠城殺人,是為了宣揚清軍的軍威,在明軍中植入對清軍的恐懼感,也可以消弱明朝的力量;而在入關以後,殺人則是為了立威,以恐怖手段來控製漢人,打消他們的抵抗意誌,全麵服從清廷的統治。殺人都是有原因,有目地的,並不是心血來潮,純為了殺人而殺人。

而且假如說是真的要把漢人全都殺,隻會把所有的漢人全都都推到清廷的對立麵去,漢人的人數,何止是滿族後百倍,雖然在多爾袞眼裏,漢人都是軟弱、膽小、無能之輩,但如果是在左右都是死的情況下,多爾袞也相信,漢人一定會起來拚死反抗的。

當然如果是在以前,多爾袞或許也不會太在意,有多少人反抗,就殺多少人,最多也就是麻煩一點。但現在有南京朝廷存在,己經成為不少北方漢人的希望所在,多爾袞顯然不能把所有的漢人全部都推到南京朝廷的那一邊去。那樣的話,清廷就是自取滅亡了。

因此在南征失利之後,多爾袞在施政上,在不影響原則的前提下,明顯對漢人懷柔了許多,不僅打出了滿漢一家的旗幟,而且對一部份向清廷效忠的漢族官員也多加籠絡,甚致在條件並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舉行清廷的開科取士,以收壟北方漢人的人心,並在平時也極力勸告滿州貴族,對漢人的態度要好一些,目地就是為了緩和滿漢之間的對立情緒,以加強漢人對清廷的歸屬感。

這近兩年的時間裏,多爾袞這些工作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滿漢對立情緒緩和了不少,一些漢官的積極性也明顯加強了許多,清廷的經濟情況能夠明顯好轉,朝廷的財政收入能夠得到提高,漢官在裏麵所發揮的作用至少占了五成以上,而另外五成中,有三成都是關外漢官的作用,實際上八成的工作,都是由漢族的官員來完成的。

當然多爾袞的這些做法,也得到了一部份思想開明的滿族貴族的支持,但他也知道,在滿人當中,有一少部份極端的滿族主義者對這些做法十分不滿,但有自己在上麵壓製著,就算是心有不滿, 也不敢表露出來。同時也有一批滿族貴族喜歡故意找一些漢族官員的碴口,對他們進行辱罵,甚致是摳打,以顯示對漢官的蔑視與不屑,但他們所針對的,隻是中下層漢官,對高級漢官,還沒有人敢當眾驅打。

因此也可以說,雖然在小節上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但在這兩年的時間裏,民族矛盾也確實緩和了許多。隻是多爾袞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都隻是表麵現像,隻要清廷一天沒有真正的統一中國,滿漢之間的矛盾就一天不能真的消除,僅僅隻是被掩蓋了起來而己。

而這一次的動亂,就是一次滿漢之間的矛盾大爆發,而代善的意外死亡,使滿漢之間的矛盾並未隨動亂被平息之後而緩和,相反還進一步激化,一直沿續到了現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多爾袞忽略了滿漢矛盾的激化,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這段時間以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調查代善的死亡原因上。代善並不是真的被暴民打死,而是被手榴彈炸死,這種手榴彈多爾袞見過,是從中華軍那裏繳獲過來的。

而且根據調查,在這一次動亂中,一共在十一個地點發了手榴彈爆炸的情況,每一次都是發生在暴民與清兵對持的關建時刻,幫助暴民在僵持不下,或是陷入下風時調轉了局麵。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十一次手榴彈爆炸,暴民引發的動亂就會小得多。

因此多爾袞也基本可以斷定,這次動亂的背後,絕對是南京派到北京潛伏的諜報人員在推動操縱。這是商毅向清廷施實的報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