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國人的談判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為英國人在中國開設商館的主要目地實際己經達到,而且對南京政府提出的要求,也十分清楚,因此在來中國的時候,就己經商定好了可以答應中國的條件。雙方的底牌實際都己經亮出來,也就再沒什麼可討價還價的,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的協議。
中國將允許英國在中國境內自由經商,並在鬆江府建立英國商館,可設商館理事管理商館事,但務必尊守中國的法律,海關稅收製度以及風俗傳統。作為回報,英國將在未來適應的時候,幫助中國在印度建立據點。但中國必須在五年以內,履行這一次權利,超過五年,英國將不在幫助中國。而且中國應該提前半年通知英國。
雖然在談判的過程中,英方也提出租借呂宋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做為英國在亞州進行貿易的定居點,但被李格非以這一條並不在本次談判的範圍內,給予拒絕。並且表示如果英國還希望租借呂宋群島的島嶼,可以另開一次談判,在未達成協議之前,英國商船可以像其他各國商船一樣,在呂宋島停靠,進行貿易。對此英國方麵也並沒有堅持,因此最終雙方順利簽約成功。
因為這一次雙方是在中國南京簽定的協議,因此也命名為【中英南京條約】。在談判結束之後,英國代表正式向南京政府發出邀請,希望南京政府能夠派出一個代表團,訪問英國,以増強兩國的友好來往。並且提出,英國方麵可以付責出動船隻接送。
【中英南京條約】簽定以後, 雙方都覺得十分滿意,英國正式取得了在中國進行貿易的權力,而且現在呂宋已經在中國的控製中,實際也方便了英國來中國進行貿易。而商毅也正式得到了英國的支持,在印度建立殖民地,設一個期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有五年的時間,商毅也自信,自己根本就用不了五年,最多二到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向印度派出殖民船隊萬。
但對於英方向商毅發出了訪問邀請,到是有些出於商毅的意料, 其實讓中國人主動到歐州去,一直都是商毅的目標。因為隻有這樣中國才能主動去了解外麵的世界,徹底走向世界,全麵參與大航海時代的國際競爭。
在另一時空的二十一世紀,專家給一個國家的出口水平劃定了五個層次,最低一層是出口礦產資源;其次是出口廉價勞動力;第三層是出口集密技術性產業;而高級的是出口高尖技術;而最高一層就是出口文化。在商毅來到這個時空的那個時代,中國己經完成了第一二階段,正處於第三層到第四層的過渡階段,並且己經開始在償試將文化出口到國外。不過甴於中國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都不夠,因此在這方麵,僅僅隻是剛開始。
而這本時空裏,中國卻直接跳過前二個階段,正處於第三個階段,而第四、第五階段, 全世界都還沒有這個概念.。雖然歐州的傳教士在這個時代十分活躍,,但這也隻是天主教的單方麵的行為,並不表示歐州國家巳經在有意識的出口自己的文化,事實上這個時侯的歐州國家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對外出口,基本就是打得過就搶,打不過就用搶來的錢買。
那麼中國主動走出去的目地,不僅僅隻是為了進行貿易、爭搶殖民地,同時也要把中國的文化,轉播到歐州去,用中國的文化去影響世界。在這個時代,除去少數的狂熱殖民者之外,中國在絕大多數的歐州人眼裏,都是文明、富裕向像征,表達著先進的思想文化,就像另一時空裏的那個世界警察國家一樣。
歐州的近代思想,在這個時候才剛剛起步,人文主義、人權思想,自由平等觀念,也都是十分新鮮的東西,還並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糸統,正是中國影響世的大好時機,當然在另一方麵,商毅也希望引入歐州的這些人文主義、人權思想,自由平等觀念,讓東西方文化形成一個對等的碰撞,看一看能夠產生出什麼樣的結果來。
隻不過商毅的本意是打算在擊敗了清廷,至少天下大體安定下來之後,再把目光投向海外,但正如馬尼拉戰爭一樣,再好的計劃,也跟不上形式的變化,既然英國方麵主動提出了邀請,當然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因為在通向歐州的航線上有英國人指引,而且到了歐州,還有英國照應,都是很難得的。
因此第二天,商毅在內閣部長會議上提議,打算應英國的邀請,派出一個代表團,隨英國的使看一起,去歐州訪問。當然商毅打出的旗號是,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