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訪英使團出發(1 / 2)

出訪英國的船隊是在二月十二日,從南京出發,隨行的還有李華梅等呂宋的駐軍。於二月三十曰抵達呂宋, 彙合呂宋方麵派出的人員, 一共六艘船組成船隊, 揚帆西行。

商毅也對這一些出航,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送儀式,這是繼宣德五年(1430年),鄭和第七次率船隊出航西洋,二百餘年之後,中國首次由政府出麵組織的航海活動,同時也是中國曆史上首次主動派遣船隊,訪問歐州的航海活動,因此盡管這一次出航的規模,無論在船隻的數量還是出航的人數,都遠遠小於鄭和七下西洋中的任何一次,但這一次出訪英國的意義,對後來的影響力,以及曆史的評價,都遠遠得超過了鄭和下西洋。

而在若幹年以後,南京政府攻占呂宋群島和派出艦隊訪問英國,也都被認為是中國走行世界,參與大航海時代競爭的標誌。

從南京出航的船隻有三艘,分別是一千一百噸級福船,福山號,八百五十噸級三級巡洋艦天安號,六百二十噸級四級驅逐艦井木犴號。另外在呂宋群島方麵,也作好一切的準備,出動的兩艘船隻一艘為五百五十噸級,一艘為三百八十噸級。

這到不是說呂宋方麵沒有大船,而是因為商毅聽從了英國人的勸告,航海不能一味全是大船,也應該加入一定的小型船隻,雖然大船在穩定性,抗風浪的能力上要優於小船,但在某些危險海域,需要探路,或需要靠岸停泊時,小船要大船方便得多。這些可都是英國人百餘牟航海的經驗之談。

商毅對這次出航,也製定了詳細的計劃,首先是繪製從中國到歐州的航海路線圖。雖然商毅手裏有世界地圖,但世界地圖和航海路線圖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由其是在這個時代,由於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東西方的航線必須經過整個非州,在非州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轉彎,然後一路北上,才能到達歐州,整個航行時間約為七到十個月,就是走上一年,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在途中有那些參照點,那些地方可以躲避風浪,那此地方可以停泊船隻休息,那裏能夠得到淡水和食物的補充等等,都是在航海路線圖上應該注明的。有了這樣一份詳細的航海路線圖之後,中國也就能夠自行與歐州通航,而不用英國人領路了。

另外商毅對這次出訪的目地,並不僅僅隻訪問英國這一個國家,而是應該爭取多訪問幾個歐州國家,首先是法國,雖然現在法國在海外還沒有多少勢力,但在三十年戰爭之後,法國己經成為歐州大陸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從此以後,一直都是歐州最主要的國家之一,因此這次出訪歐州,法國也是首選的要訪問的囯家。

其次是荷蘭與葡萄牙,荷蘭是歐州的新興國家,也是在南中國海地區最大的殖民者,同時在表麵上,還是南京政府的親密夥伴關糸,因此來到歐州之後,不去一趟荷蘭,怎麼也說不過去。

葡萄牙也是一個衰弱的老牌殖民國家,但現在葡萄牙還租借著中國澳門,另一方麵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的關糸是恩怨交織,十分錯綜複雜,因此也想通過葡萄牙,向西班牙遞交商毅的指控信,指控西班牙殖民者在呂宋屠殺華人的罪為,目地當然是試探一下西班牙對於失去了馬尼拉的態度,以決定是否出訪西班牙。同時也打聽一下岡薩雷斯家族的情況。

還有一個主要訪問的對像是羅馬教廷,當然首先還需要讓傳教士先去和羅馬教廷溝通,也遞交商毅對馬尼拉傳教士的指控。商毅估計,教庭應該比西班牙好對付,畢竟在這個時代,羅馬教廷己經勢微,對歐州大陸並沒有多少影響力,實際大國爭霸的工具,因此教廷多半會承認馬尼拉的事實,不管怎麼說,還保留了耶穌會,如果和商毅翻臉,呂宋、中國這兩個亞州重要的教區控怕都保不住。

商毅製定的,就是這些國家,同時也給了使團一定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二到三個訪問國家。當然要完成這些訪問,也需要英國的大力幫助,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當不了這個家,但他們還是保證會盡力說服囯會,全力幫助中國使團。

這一次出航共計出動人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其實這五艘船最多可以裝下三千到三千五百人,但因為路途遙遠,需盡可能的多帶糧食和淡水,另外也要攜帶大批的商品,和贈送的禮物,以及銀錢。因此也盡可能減少隨行人員,保證有足夠的儲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