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大島海戰(上)(1 / 2)

荷蘭製造的戰船與西班牙戰船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沒有高大的船尾樓,船甲板上基本都是一展的平坦,隻是在船尾在一層樓的高度。

但範徳薩站在這並不高的船尾樓上,還是要低頭俯視,才能看得見在自己周圍的曰本八幡船。

範徳薩是荷蘭戰船尤尼特隆號的船長,也是這次荷蘭派來協助日本海軍的荷蘭艦隊總指揮官。尤尼特隆號,是目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的最大一艘戰船,總重量達到了九百二十噸,裝配有火炮八十二門,在一群矮小,而又造型古怪的曰本戰船群裏,更是顯得是一個龐然大物。

由其不僅僅是尤尼特隆號,就連其他兩艘荷蘭戰船,總重七百五十噸,裝配六十六門火炮的阿姆斯特郎號,和總重六百六十,裝配五十八門火炮的尤爾尼斯號,在曰本的戰船群中,也顯得鶴立雞群,尤為突出。

因此毎當範德薩站在舷邊,看著周圍矮小的曰本戰船時,就想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會交給了自己一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出航以前,董事會要求範德薩這次出戰,隻是付責給日本艦隊擔任顧問和脅助指揮的任務,盡可能不要參戰,也最好不要讓中華軍的海軍發現荷蘭戰船的存在。但從現在的情況看,這三艘龐大的荷蘭戰船根本就無法在曰本戰船中隱藏得住自己。好在是董事會也並非不通人情,同時也授權範徳薩,在必要的時候,三艘荷蘭戰船也可以向中華軍展示一下自已的實力。

盡管這幾年來,中華伏波軍在南中國海地區急速擴張,顯示出咄咄逼人的氣勢,但還從來沒有與荷蘭人交過手,而且絕大部份海戰都是發生在近海地區,就是進攻呂宋的時候,也沒有和西班牙海軍進行大規模的海戰,能夠占領呂宋,主要還是靠登陸部隊取勝。

因此盡管荷蘭人知道伏波軍在海上的實力很強,而且從收集的資料來看,伏波軍使用的戰船和海軍的戰術,與歐州十分相似,但俱體怎麼個強法,並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荷蘭對中國海軍的印像,基本都還停留在十年以前,與鄭芝龍爭衡的時代。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伏波軍的實力,一定強於當年的鄭芝龍。要知道當年鄭芝龍與荷蘭交戰,基本都是靠著絕對的數量取勝。因此這次範徳薩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考察一下伏波軍的戰鬥力,在未來荷蘭與中國之間在南中國海地區內必將會有一戰,事先了解一下對手的實力,當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隨日本船隊出海之後,範徳薩懷疑,靠這樣一支日本艦隊,是否能夠測試出伏波軍的真正實力。

範徳薩是一位服役超過二十年的荷蘭海軍軍官,在1639年的時候,還參加過荷西之間的唐斯海戰,是一名海戰經驗十分豐富的指揮官,在範徳薩眼裏,日本的八幡船根本就不能箅是戰船,船體小不說,速度也不快,轉向、調頭等操作還不如自己的尤尼特隆號靈活,而且超過有一半以上船上竟都沒有裝配火炮。雖然說日荷二國的火炮規格不一樣,但範德薩估計,曰本艦隊的火炮,又有一半都是在八磅以下,而超過二十磅的火炮,一門都沒有,在海上交戰,想要擊沉敵軍的戰船,沒有二十磅以上火炮,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尼特隆號就裝配了八門四十磅火炮,二十門二十四磅火炮。

因此盡管日本艦隊的數量不少,但可以說除了能浮在水麵上之外,幾乎就是一無事處。以這樣一支艦隊去與中華軍作戰,隻能依靠絕對數量取勝,如果中華軍的戰船戰術都是歐州式的,那麼就決不能超過三十艘,否則日本艦隊根本就不是對手。當然如果是換了荷蘭海軍,範徳薩自信,隻要自己有十五艘八百噸左右的戰船,就足以擊敗這支曰本艦隊,事實上就是現在自己這三艘戰船,雖然不能說是將這支曰本艦隊擊敗,但也是來去自由,根本就困不住自己。

其實這個時代的曰本, 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所謂的水軍,其實就是一支乘船作戰的陸軍部隊,因為這個時代的日本,還缺乏海防意識,而且德川幕府推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根本不可能大力發展海軍,即使是以善於水戰而著稱的長州、仙台兩藩,也不過是戰船多一些,水上陸戰的技術熟練一些,但在本質上,還裏沒有脫離水上陸戰的範圍。

而這一次徳川幕府出動水軍參戰,並不是要控製海權,或是封鎖中國的水路,而是希望趁著目前中華軍的主力都集中在中原戰場,那麼東南沿海一帶的防守一定十分空虛,因此出動水軍襲擊東南沿海一帶地區,可以牽製中華軍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