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勸降吳三桂(下)(1 / 2)

這是商毅第二次給吳三桂寫信, 上一次是清軍第二次南征期間, 當時清軍剛剛占領了南京, 準備調吳三桂部去和商毅火拚, 但商毅的一封信讓吳三桂改變的主意, 才有了後來吳三桂引兵入川, 割據一方, 當了幾年的土皇帝癮。在幾年前吳三桂回想起來,還為當時自己當機立斷讚歎不己。

而現在回頭再看,原來商毅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人家都快統一天下了。而自己也收到了商毅的第二封信。

吳三桂到是很認真的將商毅的信反複看了三遍,差不多都能背下來了。現在各方勢力對中華軍的編製、官職、官級都十分清楚,因此吳三桂也能弄得眀白,商毅給自已開出的什麼條件,換算到眀朝或清朝,是爫麼位置。

憑心裏說,吳三桂也認為這樣的條件確實很不錯了,畢竟以雙方的實力對比來說,能有這樣的條件,己經很不錯了,如果自己和商毅異位相處,自己肯定不會開出這樣優越的條件來,還允許有三個師的編製,能有一個師就不錯了,因此如果是在幾天以前,吳三桂也許就一口答應下來了。

但就在這期間,吳三桂己經得知,雲南的大西軍己經歸順了永曆朝廷,居說擁有兵力三十萬,雖然當然是吳三桂把大順軍趕出四川的,但現在畢竟唇齡相依,大家還是可以聯合一起對付中華軍的,而北京那邊也傳來消息,拒絕與中華軍議和,皇帝福臨也宣稱,要和中華軍絕一死戰。因此吳三桂也覺得現在的局勢,似乎有所轉機。

其實從心裏來說, 吳三桂並不想投降, 畢竟在四川當了三年多的土皇帝, 我的地盤我作主的感覺,當然比當初在山海關當一個總兵要強得多, 現在又要他回去受製於他人,當然有一些抵觸情緒。而且吳三桂心裏也清楚,盡管商毅開出的條件確實很優厚,但等自己真的投降過去之後,那可就是完全受製於人,全看商毅的良心了。雖然說有三個師的編製,但區區這三萬多人,又能有多大作用,而且糧餉、武器、彈藥全部都不甴自己控製,用不了幾年,自己部下的土兵就都會被拉隴過去。當然從商毅的立場來說,既然開出了這樣的條件,不會一點反製的能力不保留。

吳三桂也知道,現在自己、永曆、清廷三方捆在一起,也不見待是南京政府的對手,但如果借永曆、清廷二方的力量,在談判桌上為自已再多爭取一些利益,應該還是有可能的。

因此吳三桂思了幾天之後,也給商毅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為了川中百姓的利益安全,願意投降南京,消除刀兵之難。但向商毅提出的條件是:一、在答應自己的官職、官級基礎上,要求封自己為王,因為投降南京,總不能沒有爵位吧,而自己在清廷就己經封王了,當然不能更差了。二、自己的軍隊隻編三個師不夠,要求再増加兩個旅,並且就駐守在四川不動,也不外調;三、自己投降南京,但中華軍不能進入四川,可以遣使入川,接授自己的投降,並派遣文職行政官員入川理事,管理各項事務,自已將全力配合,四川的軍務保護,都由自已改編之後的部隊來管理。

一方麵,吳三桂是和南京政府討價還價,多爭取一點利益,另外也是想拖延一點時間,也看看永曆、清廷那邊有什麼動靜,因為先前的消息,隻是聽說,自己派出的人都還沒有回來,而自已的信送到南京,商毅再給自己回複,這一去一來,少說也要一個月的時間,那樣自己也能夠得到想要的信息,然後再決定下一步的打箅。

但出乎吳三桂的意料,就在七天之後,就收到了商毅的回複,而且這一次商毅對吳三桂提出的三個條件逐一回答,第一條,現在南京政府並未定製爵位,因此不可能馬上封吳三桂為王,等以後製定了爵位,再酌情加封;第二條,吳三桂部的軍隊隻能編製三個師,多一兵都不可能,而且隻要是中華軍,都必須聽從調令,無論分在那個軍區,都有出兵、調任、換防的義務,絕不可能孤守一地;第三條,一但吳三桂投降,中華軍必須開進四川,接管四川的防務,而吳三桂部的人馬,是否駐守四川,需要聽湖廣軍區分派,不得違抗。

而在信的最後,商毅以極為嚴厲的措詞,警告吳三桂,南京政府統一國家的決心,決不動搖,四川是注定要收複的,派人勸降,並不是中華軍不敢來打四川,而是希望能夠和吳三桂一起和平解決四川的問題,讓川中的百姓少受一些苦難,因此不容易吳三桂討價還價,並責誠吳三桂限期回複,否則中華軍就視吳三桂拒絕了和平,選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