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渡過鴨綠江(1 / 2)

中華軍收複北方的戰鬥,最先還是從朝鮮開始。

周少桓平定了朝鮮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渡過鴨綠江,進攻遼東。因此下令第二師,進駐鴨綠江邊的義州,隨時準備渡江進入遼東。就在新年之後,征月初七,周少桓就下令第二師,渡過鴨綠江,首先在鴨綠江的北岸建立一個前沿的據點,準備接應大軍過江。

義州位於鴨綠江的下遊,離鴨綠江的出海口不足二十裏,這一帶的江麵寬闊,達到五六百餘步,但水流頗急。而在義州的對麵,就是清廷在遼東的邊防要塞鎮江堡。

中華軍在初十日從義州開始渡江,同時第二分艦隊也從海路到達鴨綠入海口處,支援第二師的渡江行動。

在清廷入關之後,整個遼東的防禦都是甴盛京昂邦章京付責。在四年以前,中華軍突襲遼東之後,盛京昂邦章京葉克書受責免職,改由一等孑爵、護統敦拜接任盛京昂邦章京,由漕運侍郎吳庫禮出任副昂邦章京,同時也在遼東留駐了大量兵力,最多時,人馬可達十萬之眾,其中滿八旗軍約有七千多人,後來中原大戰,從遼東抽調了一部兵力,現在大約還有六萬多人,而滿八旗軍還剩下近四千人。

敦拜和吳庫禮到任之後,也吸取了葉克書的教訓,在遼東半島的南端,由其是金州灣一帶地區,修建了大量的炮台和城堡,並且在金州灣和遼東灣沿岸都派駐了大量的兵力防守,超也了遼東兵力的半數。但對鴨綠江北岸的防守兵力並不多,全線的守衛兵力隻有六千多人,而鴨綠江全長一千七百多裏,需要設防的地段多達十幾處,結果攤到了鎮江堡裏,守軍不足一千人。

中華軍征服朝鮮的消息,自然是由盛京昴邦章京最先知道,兩人雖然也想到了,中華軍有可能夠會從朝鮮方向進攻遼東,最好是加強鴨綠江沿岸的防守,但現在盛京所剩的兵力並不多,而且沒有朝廷的命令,兩人又不敢調動守衛金州灣和遼東灣沿岸的士兵,誰知道中華軍會不會玩聲東擊西之計呢?萬一把守海的軍隊調去守江,中華軍再來一次跨海進攻怎麼辦?誰又付得起這個責任。

因此兩人也隻好從盛京的駐防軍隊中又抽調出五千人馬,補充到鴨綠江沿岸。一麵向清廷上報,等待北京方麵的合令。但在鴨綠江防線上,隻多了五千人馬這也是杯水車蔪,根本就不夠。

因此中華軍從義州發動渡江時,鎮江堡的守軍也隻有一千六百多人,隻有兩門小炮,火銃六十餘支,還都是火繩槍,好的煫發槍都分到海防軍隊去了。

這麼一點兵力怎麼能抵擋得住第二師的進攻呢?中華軍第一批渡江的船隻就達到了近百艘,總計兵力約有二千餘人,而且在鴨綠江的南岸,還有火炮的火力掩護,中華軍的重型青銅炮,都可以打到鴨綠江的北岸。同時在江麵上還有戰船的火力支援。

結果渡江剛一開始,中華軍就一陣火炮猛轟,把北岸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不一會兒就四散奔逃,作鳥獸散。而中華軍的渡江部隊也趁機蕩槳搖櫓,盡快渡過鴨綠江,到達北岸,踏上了遼東的土地。然後迅速的在鴨綠江的北岸建立灘頭陣地。

清軍見中華軍己經登上了鴨綠江的北岸,也不敢迎戰,隻好全部都退到了鎮江堡裏去防守。而中華軍趁機抓緊時間,將大隊人馬和火炮等器械都運到了鴨綠江的北岸來。

就在第二天,第二師派出兩個團的兵力,向鎮江堡發動了進攻。鎮江堡本來就不是什麼固城,而且雙方的兵力都相差得懸殊,因此戰鬥隻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結束了,中華軍以僅陣亡九人的微小代價,攻占了鎮江堡,殲滅清軍五百三十七人,俘虜四百八十七人。

占領了鎮江堡之後,中華軍在遼東半島上,也正式取得了一塊立足之地。而這時在鮮朝,山東軍區的第九軍也到達了朝鮮。

於是周少桓立刻下令,留下第二軍第二旅駐守漢城、第二分艦隊仍駐字江華島,第九軍第四旅駐守平壤做為預備兵力,其餘的軍隊全部出擊,進攻遼東。第二軍、第九軍剩餘的軍隊還有三個師和一個特種兵旅,周少桓決定分兵兩路出擊,自己和第九軍軍長馮進率第九軍十四師趕到義州渡江,支援第二師作戰,進攻盛京;而第二軍軍長滕胤玉帶第二軍十一師和第九軍的特種兵旅從鴨綠江上遊的滿浦、慈城一帶地區渡江,進攻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