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福臨又想到,崇禎在死前殺光了自己的後妃,那麼自己是不是也該殺光自己的後宮呢?那麼自己的額娘,還有皇太後又怎麼辦,是不是也該,想到了這裏,福臨也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不想再想下去。
其實從福臨的潛意識是來說,當然是不想死的。而且事實上現在清廷和眀朝滅亡前的局麵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當時的崇禎並不是走退無路,非死不可的境地,當時明朝在南方,還有擴闊的土地和人口,各種軍隊也不下五十萬,因此當時崇禎完全可以退到南京去,重新積攢力量,就算不能卷土重來,但也未必不能偏安一隅。呈南北對持。
隻不過那時崇禎己經不想再活下去了,雖然崇禎自盡前的年齡也不大,才三十四歲,但己經在皇位上坐了十七年,可以說這十七年的時間,崇禎實際上並沒有過幾天舒心的日子,不是清廷入犯,就是流寇作亂。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崇禎本想著自己繼位之後,可以勵精圖治、中興大眀,但十七年間,局勢每況愈下,國勢越來越艱難,清廷、流寇不僅沒有征剿殆盡,相反越征越多,越剿越強,而自己所依賴的大臣幹將不是被自己所殺,就是戰死沙場,再有就是投降敵方,最終連北京都難以保全了,因此崇禎也覺得心憔力悴,活著對他來說,幾乎己經聊無生趣,才寧願一死,也不願再逃到南方,去重新開始。
但福臨和崇禎並不相同,福臨今年還不滿十五歲,比崇禎剛當皇帝時還要年輕二歲,盡管己經當了八年多的皇帝,但有近七年時侚都是傀儡,實級嶧毓斯Υ?漬?才隻有一年多,雖然說當傀儡也不好受,但確實要比崇禎受國事內憂外患要好得多,而且清廷的局勢在福臨親政的時候,就己經是岌岌可危了,幾乎己經是不可挽回的。因此福臨還遠遠沒有崇禎那種心力憔悴的感覺,還有強烈的生存欲望,才不斷的想找退路、出路。從來都沒有想到過要去死。現在真的要福臨去自殺,估計都下不了手。
因此等眾大臣們都退出了皇宮之後,福臨也左思右想,始終下不了自殺的決心。不知不覺己到了晚上,晚飯還是濟爾哈朗讓人送到宮裏來的,因為廚孑也跑光了,禦膳房裏的米萊等物也被哄搶了一空。雖然送來的都是一些粗糙的食物,但福臨等幾個今天一天也沒好好吃過一頓飯,而且又幾經反複拆騰變化,也早就饑腸轆轆了,因此也都吃了不少。
而在晚飯之後,皇太後、莊太後、皇後也沒有離開,母孑四個人都留在坤寧宮裏,八目相對,但誰也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進來稟告,現有大臣寧完我在外麵求見。福臨怔了一怔,終於點了點頭,道:“著他進來吧。”
寧完我來到坤寧宮,施禮之後,福臨才道:“寧卿,你深夜見朕,所為何事。”
寧完我“咕咚”一下,又跪下了,道:“皇上,恕臣死罪,現在北京被圍,內無勁卒守衛,外無援兵救應,局勢危難之及,臣為皇上著想,唯有向中華軍開城納降,才是唯一保命之路。”
福臨當時變色,道:“什麼,你豈敢要朕向中華軍投降,不,朕寧可仿校明懷宗,殉國而亡,但也絕不會向中華軍屈膝投降。”
寧完我趕忙道:“臣也知道皇上是寧死不降,但皇上雖死不足借,也想替兩宮皇太後著想。”
提到了兩宮皇太後,福臨也不禁有些猶豫了起來。而寧完我又道:“皇上素重孝道,若以身殉國,雖可算是為國盡忠,但置兩宮皇太後於向地呢,又如何算為人子之孝呢。”
福臨又沉思了良久,終於道:“現在這個情況,中華軍還會受降嗎?”
寧完我一聽這話,就知道有門,因為在白天他就看出,福臨並沒有殉國的決心,隻是當著那麼多的大臣,他不敢勸福臨投降,因此才在深夜單獨進宮求見福臨,現在見福臨己經有所鬆動了,立刻道:“皇上放心,臣素聞中華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而且商毅為人仁容,有仁者之風,南明紹武、永安、永曆三朝皇帝被擒之後,都沒有殺害,而且安置在孝陵中為明太祖守陵,如此寬宏大量,必會接納我大清歸降。”
福臨苦笑了一聲,道:“商毅或許確實是寬宏大度之人,但他本是明朝之臣,當年又受明懷宗皇帝知遇之恩,故此才對明室後裔網開一麵,但我大清一向與其為敵數年,積怨難解,恐怕未必會接納我大清歸降,朕隻怕是自投虎口,與其投降受辱而死,不如以身殉國,也算對得起我大清的太祖太宗皇帝。”
寧完我道:“皇上也不必如此灰心,雖然我大清一直與商毅為敵,當時皇上並未親政,都是攝政王所為,商毅也怪不到皇上身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