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清廷滅亡(四)(1 / 2)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 蒙古軍沿著密雲縣南部的白河, 向北方行走的時候,中華軍的騎兵追上了蒙古軍。

原來北京的北部的駐守任務是甴中華軍的第十軍付責,軍長章一平收到了偵察兵的報告之後,也不敢大意,因為還不知道是那裏來的人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軍,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個騎兵團,前往尋找這支軍隊。

而且經過了五六年的引進優良馬匹, 並且進行配種培育新型戰馬之後,這時中華軍的戰馬素質都相當的到提升,由其是山東、淮南兩個軍區,因為主要是付責北方作戰,因此在中原大戰以前, 就己經全都換上了新培育出來的優良戰馬或是引進的馬匹,這些戰馬不僅身軀高大,結實,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麵也同樣不差。也進一步提升了騎軍的戰鬥力。

三千多騎軍留下的痕跡當然是可以輕鬆發現。因此中華軍的騎軍一路向北追趕,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終於在密雲縣附近的白河邊上,追上了蒙古軍。

碩塞雖然沒有在戰場上與中華軍的騎軍交戰過,現在當然知道,中華軍的每個軍區裏,都有一支騎軍部隊。而且盡管中華軍和清軍之間發生的騎戰次數並不多,多數是以步兵來對抗騎軍,但也並不是從來沒有,從雙方之間發生過的幾次騎戰來看,中華軍的騎軍和清軍的八旗鐵騎相比,也絲毫不遜色。當然中華軍的騎軍也確實是占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從心理來說,碩塞是不想和中華軍交戰。但見中華軍已經追趕上了,碩塞也隻得下令蒙古軍迎戰,於是雙方在白河邊展開了一場騎兵之間的對決。

但蒙古騎兵對中華軍的情況所知不多,從心裏來說,蒙古兵確實是很瞧不起漢族的騎軍,而且見對方的人數似乎還比自己略少一點,因此也對與中華軍作戰充滿了信心。

結果在戰鬥一開始,蒙古騎兵就發現自己確實是有些低估了中華軍。

雙方一開始是各自策馬對衝, 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時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槍對射。但中華軍使用火槍在射程上比蒙古軍的弓箭大,雖然中華軍的騎兵所用的是後填彈式火槍,射程其實也就在五十到六十步之間,但騎兵所用的弓都比較短,射程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間,而中華軍的火槍則不受限製,馬上步下都一樣,也要稍勝一籌。因此中華軍首先向蒙古軍發動攻擊,在一輪火槍射擊之後,衝在最前排的蒙古騎兵被打倒了一片。

不過雙方遠程武器的射程差距並不大,騎軍對衝,這麼一點差距,幾乎是眨眼就過了。因此蒙古軍隨後就以弓箭還擊,雙方都各自損失了數十人。

當怨幾十步的距離,對於雙方來說,基本都隻有一次發射的時間,因此蒙古士兵再射完了弓箭之後,立刻收好彎弓,拔出佩刀或長槍,準備近戰。

但中華軍的的騎兵配備的都是一支火槍,二支短槍,火槍射擊完之後,士兵一麵拔刀準備近戰,一麵也抽出了短槍,對蒙古軍進行第二次射擊。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經拉近到了隻有十餘步,在這個距離內,蒙古兵是絕不會使用弓箭攻擊,因為就算是射完箭之後,雙方也就短兵相接了,根本就沒有換兵器的時間。因此也完全沒有想到,中華軍還能再用火槍射去。而且由於這時雙方的距離已經很近了,中華軍的命中率也大大提高,還有不少人對蒙古騎兵的戰馬下手,結果蒙古騎兵又被打倒了一大排,同時也有不少戰馬倒下,又絆倒了許多自已身後的同伴。

隨後雙方終於衝撞到了一起,展開了白刃戰。雙方各揮刀舉槍,奔向自己的對手。蒙古騎兵在馬術和馬上格鬥能力上顯然要比中華軍高出一籌,他們可以在馬背上作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來,什麼蹬底藏身、夜叉探海,鷂子翻身,都能使中華軍的攻擊落空,然後從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發動反擊。

但雙方交蹬而過的時候,被打下馬來的,卻是以蒙古士兵居多,因為中華軍的騎兵毎人都配了兩支短槍,除了少數衝在前排的騎兵之外,絕大多數人的短槍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時才使用,盡管蒙古士兵的射術高明,可以在馬背上騰挪閃轉,躲避中華軍的進攻,但卻忽視了,他們座下的戰馬是再明顯也不過的目標,因此有大半的中華軍士兵都是向蒙古士兵的戰馬動手,結果戰馬一匹一匹哀叫著倒下,把背的騎士給摔下來。而在這種騎軍對戰中, 一但落馬,結果就相當悲慘了,很可能會被無數的戰馬踐踏。

當然也有少數中華軍騎兵是和蒙古騎兵進行單純的馬上格鬥,雖然中華軍騎兵的騎術不及蒙古士兵,但中華軍所乘騎的戰馬普遍都比蒙古馬大了一號,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占著明顯的優勢,如果兩馬相撞,十有**都是蒙古馬不敵。因此中華軍的騎兵雖然在騎戰技術上不及對手,但借助戰馬的優勢,仍然可以與蒙古軍相抗衡的。